第六十章 送命题 (第1/3页)
洪武三年。
所谓新年新气象,那是没有的。
毕竟这一年,六部的官员还是凑不齐。
按理说,有着这么多的空位,应该大把人来抢着当官才是,可貌似,这元末明初的文人,都不太爱当官。
这不!
今年一上来,这第一道下的诏令,还是‘诏求贤才可任六部者’。
哎,这诏书发得多了,都感觉大明有点卑微了,像是求着别人来当官似的。
最近李可可太忙了,因为要培养银行方面的人才。
不过……
这一个月的时间下来,朱元璋还是会特意抽两三天下午的时间来,让李可跟他一起聊聊天。
大善殿。
望江楼。
从望江楼朝着西边看去,可以看到宫城里有一条河,自然景色,自是美不胜收。
朱元璋就很费解,问李可道:“李可,你说!为何朕表现得如此求贤若渴,可似乎,很多人还是宁愿隐居,也不愿意出来当官?”
李可想了想,便道:“陛下您是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
朱元璋不满地看了他一眼,“那自然是要听真话!”
李可回道:“有人曾说过,若是一个人不愿意在某个地方打工当值了,那要么是钱给少了,要么,就是心里受委屈了。”
“臣当初当翰林院典籍的时候,曾给自己算过一笔账,以臣当初的俸禄,家里养十个人不成问题,但是超出十个人,那可能这饮食就有点拮据了。”
“而世人当官是为了什么?”
“肯定不可能是真的为了百姓,像宋朝范仲淹那样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像唐代杜甫那样的喊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人,更是几乎绝迹。”
“就算是臣,不也经常跟陛下您讨要好处?”
“不过臣是个有良知的人,既然陛下给了臣好处,那臣一定为陛下尽心尽力地分忧。”
“所以陛下您问为何没有人愿意来当官,那陛下您可以先从您给的俸禄高不高入手。”
朱元璋便道:“你当初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就能养活家里十个人,这还不够?朕给你的,还是脱了壳的大米,而寻常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