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道一句千古一帝,也一点都不为过 (第2/3页)
熟虑,要让有司反复确认三次。”
“当然,大唐的民风,肯定无法跟大元的民风相比,大唐那时候的官员,世家贵族,还没有大元的士绅品德那么恶劣。”
“可就是如此,臣以为,也不应该说杀就杀,最好是判劳动改造。”
“劳动改造?”朱元璋便皱眉问道。
李可回道:“对!这北方久经战乱,很多地都找不到人来耕种,你与其把他杀了,还不如让他去开垦种地。而且臣以为,陛下应该增加一项类似巡抚的制度,要让德高望重,个人品德好的官员,对地方百姓过得如何,要有一个监察,一个反馈。”
“若是有的官员欺负百姓太甚,陛下就可以第一时间得知情况,以保护大明百姓的利益。”
“自古以来,为何地方上屡屡有官员敢欺压百姓?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天高皇帝远,皇帝别说地方上的事了,就连出了皇城之外的事,皇帝都不一定能够知道,他们不怕自己做的恶事传到朝堂上来,而且假若是跟皇帝关系亲近,就算有人举报的是实情,然而皇帝也会替他们包庇。”
“比如说,跟陛下您一起出生入死的,那陛下您忍心下手么?而且对方肯定也知道,陛下您不忍心对他下手,所以对方才敢那般猖獗。”
“臣以为……法者,治之端,民者,国之源,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大道之行,明察惟检。”
“倘若大明的每一代皇帝都能做到此,超过三百年,甚至五百年,八百年,也未尝不可能。”
朱元璋刚才没太听清,也是连忙问道:“你方才说什么?”
李可道:“说什么?”
朱元璋:“就是那句法什么。”
李可便道:“法者,治之端,民者,国之源,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大道之行,明察惟检。”
朱元璋:“什么意思?”
李可:“就是字面意思啊!”
朱元璋:“朕问的是‘大道之行,明察惟检’是什么意思?”
李可便道:“就是一个国家,有蛀虫,有破坏朝廷利益、破坏百姓利益的人是不可避免的,当君王的人,要明察秋毫,时刻把这些人给揪出来。如此,这才是最正大,可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