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血清枷锁与深渊回响 (第3/3页)
板内置的一个极其微型的特殊传感阵列被瞬间激活到最高敏感度,方向性调整,捕捉空间中那特定频段、极其微弱的量子场异常扰动。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连咖啡馆里最敏锐的观察者也只会觉得林默随手划了一下屏幕而已。
“深渊之眸”的另一个子界面,名为【深渊听壁】的应用程序(代表着林默布置在城外特定地质敏感点的被动感知阵列网络),核心的波形捕捉器界面突然凝固了一帧!一个极其微弱、短暂、几乎被淹没在本底量子噪声中的独特震颤涟漪,被标记出一个红圈!
这震颤涟漪本身并不强大,但其量子纠缠相干性特征——如同两把精心调制的音叉在隔着墙壁以完全相同的频率和相位角共振——却极其突兀且特异!这个特征,完美契合了林默数据库中一个被重点标记为【目标源:旧食(EDC-079) - 理论预期弱反馈特征】的量子指纹模型!
“嗡……”
林默指尖下的平板发出一声只有他自己骨传导感应器才能捕捉的微弱反馈震动。
【深渊之眸】主界面上立刻弹出一个新的分析窗口:【地心回响溯踪引擎 - 定位算法启动】。屏幕瞬间被复杂的、代表着蜀中地区地质结构的三维矢量地图和飞速滚动的数据流占据!
林默端起咖啡,送到嘴边,轻轻地抿了一小口。苦涩的液体滑过舌尖。他的目光看似依旧望向窗外流动的风景,然而眼角的余光和全部的精神力,已锁死在那疯狂运算的三维地图之上。那杯沿遮挡下难以察觉的专注度,如同狙杀前的猎人。
***
十几公里外,荒凉的城北远郊,一片早已被废弃的露天矿场边缘地带,荒草蔓生,巨大的矿坑如大地的伤疤。几根锈蚀残破、在风中发出呜咽般回响的钻探塔架如同巨大的骸骨矗立着。
在其中一根最高的钻塔残骸顶部,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影夹角里,一块蒙着厚厚灰尘、布满锈迹的“地质沉降监测仪”残壳被人为撬开一个微小缝隙。
缝隙深处,并非废弃电子元件,而是一个仅有口香糖大小、融合了先进量子场波动接收单元的微型传感装置的核心部分。这就是【深渊听壁】阵列中,编号为“矿渣-03”的传感器节点。就在几秒钟前,李芸体内的晶簇爆发非人嚎叫时,这个极其隐蔽、对准蜀中大学和城市西郊地下深层区域的探测器,捕捉到了两个独特量子信号的“碰撞”:
一个是来自蓝湾苑方向的“饥渴共鸣波”(样本-07爆发源)。
另一个,是来自矿场西偏南方向深层地壳中、那瞬间产生的微弱量子谐波反馈(推测:旧食本体)!
“矿渣-03”核心芯片将捕获到的信号特征,混合了自身的位置坐标(作为固定参考点),压缩编码成一个极度简短的、定向超低频加密数据包,如同投入深井的石子,沿着预设的秘密中继路径传送了出去。
***
时间流逝。咖啡馆里,轻柔的爵士乐换了一首又一首。林默喝完了杯中的咖啡。平板上的【地心回响溯踪引擎】界面,那疯狂滚动的数据流如同沸腾后逐渐沉静下来的水泡,开始变得稀疏。原本模糊闪烁、代表误差范围的光圈(覆盖半径超过五十公里)开始剧烈地、像被一只无形巨手捏紧般向内塌缩!
光圈的每一次收缩,都伴随着地图上大片区域被筛除。无数的地质断层数据、磁异常区、已知钻井位置信息被交叉比对。李芸体内的畸变晶簇位置(作为已知生物信标)、【深渊听壁】捕捉到的量子信号源方向角、以及“矿渣-03”本身的地理坐标,成为三角定位算法的关键锚点,疯狂地缩减着数学空间中的“可能区域”。
最终!
所有的数据流瞬间冻结。
代表错误半径的光圈彻底消失。
一张放大到局部的地图上,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稳如磐石的刺目红点!
红点精确地落在一片在民用地图上被标注为“生态保护区”的边缘地带——那实际上正是废弃的“星火钻探计划DL-447点”所在区域的地下深处!误差半径被锁定在:± 4.8公里。对于林默和他背后的组织而言,这个精度意味着在广袤的蜀中地下结构中,他们已经精确地定位到了一粒“芝麻”!
【深渊之眸】核心界面上,代表李芸的实时监控窗口被自动压至左下角。整个屏幕中央,那枚猩红的坐标点被无限放大,如同在深渊中睁开的独眼。一行冰冷的系统日志在下方自动生成,字体被加粗放大:
> [坐标确认事件 - 最终收敛完成]
> [置信度评估:99.7% (A级) ]
> [误差半径:±4.8公里 (已收敛至最小可操作范围) ]
> **[核心目标定位:项目‘食堂’(代号:旧食/EDC-079) - 永久收容结构‘铁幕’入口及核心收容区坐标:已永久归档。]**
> [‘回响溯踪引擎’状态:任务完成。离线。]
***
蓝湾苑指挥中心。
刺耳的警报声终于平息。维生单元面板上的橙色警告灯恢复成了平静的黄色。裴凡生脱下防护头盔,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和忧虑。屏幕上显示着李芸体内被强行压制的指标趋于稳定,但血清浓度已经掉到了危险的边缘。
“血清窗口缩短了。下一次‘嚎叫’可能会更剧烈,更近。”他看着李芸昏睡的侧脸,仿佛看到了她体内那个等待破笼的怪物,“我们需要更快找到办法。”
王飞翔盯着另一块监控屏幕。那是“铁幕”入口外伪装成采石场区域的远红外监控视角。除了恒定的热辐射特征,依然是一片死寂的灰白。
“加强警戒。”他对着通讯器下令,声音沉得如同埋在地下深处,“D区和‘铁幕’外围岗哨,双人轮值。任何靠近那扇门的异常动静,哪怕是一只该死的兔子跑偏了路线,我要你们立刻、马上汇报!”
屏幕上,那扇厚重的合金闸门依旧冰冷地沉默着,像一座埋藏了远古恶魔的巨大墓碑。没人注意到,“铁幕”内部深埋于收容区的自动维护系统里,一个独立运行的底层AI监控日志在无声地滑过一行新的记录条目:
* [内部力场底层振荡器组-第17单元:检测到瞬态高频谐波抖动]
* 偏移基准值:0.00037%
* 持续时间:0.0012秒
* 能量特征分析:非标准量子化相干残留(微弱)
* [关联性评估]
* --- 无关联外部能量入侵事件
* --- 无关联样本-07生命体波动记录
* --- 无关联外部地质应力已知记录
* 结论:[判定为系统本底噪音(等级:忽略级)]。
* [处置建议]:持续底层监测。收容失效预警协议……未触发。
* ……更新完毕。
屏幕上,“忽略级”的小小提示框闪了闪,然后隐去。蓝湾苑指挥中心明亮的指示灯依旧平稳地亮着,昭示着看似固若金汤的掌控。只有遥远的城市角落咖啡馆里,某个已经平静下来的平板电脑屏幕上,那枚猩红的、标记着“铁幕”核心坐标的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