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八节龙宇观鸿钧其道源于源的证据链 (第1/3页)
第二章第八节:龙宇观鸿钧:其道源于“源”的证据链
紫霄宫第二次讲道已至第三日,鸿钧端坐莲台,声音如洪钟贯耳,阐述“天道秩序”的根基——阴阳相济、五行相生、时空相维,字字皆含法则之力,听得座下神魔如痴如醉。然龙宇独坐角落,指尖萦绕着一缕淡金色的源力,目光却穿透鸿钧的法身,落在其道韵流转的核心处,眸中闪过一丝了然。
三日前初见鸿钧时,他便察觉此老的道韵有种“似曾相识”的违和感:既浩瀚如混沌,又规整如洪荒初生的法则,却在最细微的波动里,藏着与自身“源力”同源的震颤。三日观道,他终于梳理出完整的证据链,印证了那个猜想——鸿钧之道,究其根本,源于“源”。
证据一:法则底层的“一”性
鸿钧阐述的三千大道,看似各成体系:空间法则讲“咫尺天涯”,时间法则讲“瞬息永恒”,生命法则讲“枯荣循环”……但在龙宇的“源境”感知中,这些法则的最底层粒子(后世修士称“道则之基”),其振动频率虽不同,却共享同一“基准频率”。
这基准频率,与龙宇证道时“无中生有”的第一缕源力波动完全一致。
譬如鸿钧讲到“阴阳二气”时,龙宇以源力模拟其运行,发现阴之极致与阳之极致碰撞时,并未湮灭,而是转化为一缕纯粹的“源之粒子”——恰如“源”生万物的逆过程。他曾在鸿蒙世界以源力分解混沌之气,得到的正是这种粒子。
“三千法则如树之枝叶,看似纷繁,其根却同扎于‘源’之土壤。”龙宇指尖轻叩石案,暗忖,“鸿钧能悟透枝叶,却未必见得其根。”
证据二:道韵演化的“趋近性”
紫霄宫第一次讲道时,鸿钧对“时空法则”的阐释尚停留在“线性流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