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章三清成长龙宇暗中指点三兄弟修炼细节 (第2/3页)
静者长存,守中者,能容万动。” 这便是老子“无为”之道的最初启蒙,后来他骑牛西行,著《道德经》言“致虚极,守静笃”,根源便在此处。
二、元始:源光显“规矩”,初定“秩序”
元始性子严谨,灵智觉醒后便执着于“形”——他见山石有棱,草木有节,万物皆有定形,便想为自身清气也立“规矩”。可他苦思三月,画出的符文总缺一丝“神韵”,要么过于刚硬易崩,要么过于柔软难立。
这日他在玉崖上刻符,指尖清气凝而不散,正自烦躁,忽有一缕金光从云海中投下,落在玉崖上。金光中浮现无数细小纹理:大到昆仑山脉的走向,小到草叶的脉络,竟都暗藏“方与圆”的平衡——方为刚,圆为柔,方中有圆则不脆,圆中有方则不垮。
元始盯着纹理,忽然悟了:规矩并非死物,而是刚柔相济的平衡。他重画符文,以方为骨,以圆为肉,刻出第一道“太初符文”,清气瞬间如铸金成器,凝出棱角分明的“法身”。那金光是龙宇以源力模拟的“万物秩序之本”,隐于光中的意念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规矩活于‘度’,而非‘死’。” 这便是后来阐教“顺天应人,恪守秩序”的根基。
三、通天:源水融“杂灵”,初明“包容”
三兄弟中,通天最是跳脱,灵智觉醒后不喜局限于昆仑,常溜到山下,与草木精怪嬉闹。他见万物皆有灵,便想将各种灵气纳入己身,可草木之精、山石之煞、流水之柔,属性驳杂,纳入体内便如乱麻纠缠,痛不可当。
这日他在溪边懊恼,忽见溪水中浮出一颗水珠——水珠落地,竟化作小湖,湖里倒映着山林万物:松之刚、柳之柔、石之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