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徐吉标传 > 第三章:三河古镇 徐家商铺

第三章:三河古镇 徐家商铺

    第三章:三河古镇 徐家商铺 (第1/3页)

    民国三河古镇:岁月交织的皖中明珠

    古镇风貌:古韵犹存的水乡画卷

    民国时期,三河古镇犹如一颗镶嵌在皖中大地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古镇依水而建,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在此交汇,河水悠悠,波光粼粼,勾勒出一幅灵动的水乡景致。

    镇内,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在岁月的洗礼下略显斑驳,却更添古朴韵味。店铺的门板散发着陈旧的木香,上面张贴着各种手写的招牌,有售卖传统手工艺品的,如精美的刺绣、古朴的木雕;也有经营特色小吃的,香气四溢的米饺、酥脆可口的大麻饼,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市井生活:烟火人间的百态人生

    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洒在河面上,三河古镇便渐渐苏醒。码头上,船夫们吆喝着,将新鲜捕捞的鱼虾搬上岸,与鱼贩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街巷里,挑着担子的小贩走街串巷,“磨剪子咧,锵菜刀”的叫卖声悠长而响亮。妇女们在河边洗衣,一边搓洗着衣物,一边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在水面上回荡。

    到了中午,古镇的餐馆里热闹非凡。食客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三河特色美食,如肥而不腻的三河酥鸭、鲜嫩爽滑的三河米酒煮河鲜。午后,老人们会聚集在茶馆里,泡上一壶热茶,听着评书先生讲述着古今传奇,在茶香与故事中悠然度过惬意时光。

    商业往来:水陆通衢的繁华之象

    三河古镇凭借其优越的水路交通位置,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河道上,商船往来如梭,满载着当地的农产品、手工制品运往各地,又从外地带回各种生活用品和新奇玩意儿。镇内的商号鳞次栉比,布庄、盐行、钱庄等一应俱全。商人们在这里谈生意、签契约,算盘珠子的噼里啪啦声,夹杂着讨价还价声,奏响了古镇商业繁荣的乐章。

    每到集市之日,周边乡村的百姓纷纷涌入古镇,一时间,街道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在这里采购所需,交流信息,古镇成为了方圆百里内的经济、文化中心,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文化传承:传统底蕴的延续发展

    民国时期,尽管时代风云变幻,但三河古镇依旧坚守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每逢节日,古镇便成了欢乐的海洋。春节时,舞龙舞狮队伍穿梭在大街小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端午节,河中龙舟竞渡,选手们喊着号子,奋力挥桨,两岸观者如云,呐喊助威声震耳欲聋。

    古镇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间技艺,如纸扎艺人精心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纸人、纸马,彩灯匠人打造出美轮美奂的花灯,在夜晚点亮古镇的街头巷尾。这些技艺承载着古镇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期许,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让三河古镇在民国的动荡岁月里,始终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芒。

    徐吉标的三河岁月:少年成长的水乡印记

    初入古镇,新奇满怀

    少年时期的徐吉标,多半时间在三河古镇度过。初到三河,这座水乡古镇于他而言,满是新奇。踏入古镇,脚下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街道两旁徽派建筑林立,粉墙黛瓦在阳光照耀下明暗交织,飞檐翘角好似振翅欲飞的鸟儿。徐吉标穿梭其中,好奇地打量着一切,店铺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小吃摊,都让他目不暇接。

    市井学艺,渐悟生活

    徐吉标常流连于街头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