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旱塘逮黄鳝 父子齐心度荒年 (第2/3页)
一番。只见程明远虽衣着朴素,但气质不凡,透着一股别样的机灵劲儿。大人不禁心生好感,指着地上的黄鳝问道:“小兄弟,此黄鳝是何价?”
程明远一听有买主,心里既兴奋又紧张。他琢磨着,报价高了怕对方不买,报低了又怕遭人笑话,思索片刻后,报了个与猪肉相当的价格:“大人,早年这些东西可不好搞啊,它比肉还好呢,30个铜板一斤。”说来也巧,这位大人偏偏就好这口黄鳝。他回头吩咐管家:“把他的货全收了,按肉价翻两番。”接着又对程明远道:“小兄弟,以后再找到黄鳝直接送到永安集,就说袁二爷叫收的就行了。”
程明远这才知道,眼前这位袁二大人与外祖母吕氏家族还有些沾亲带故,是永安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与家财万贯的周铁岩还是朋友。这突如其来的转机,让程明远喜出望外。他没想到,原本满心的愤懑与困境,竟因这些黄鳝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此刻,他看着袁二大人,眼中满是感激,仿佛看到了生活新的希望。这次经历,不仅让他解决了眼前的燃眉之急,也为他日后的生计寻得了一条新的出路。
程明远紧紧攥着那两块用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大洋,心中的激动如同决堤的洪水,难以抑制。这段日子在外婆家寄人篱下,吃着“二饭”,那种蹭饭的滋味实在让他浑身不自在。从上午四处找碗吃饭,下午连个安稳立锥之地都没有,到如今手中有了钱,这巨大的转变让他满心欢喜。
他兴冲冲地来到米行,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抵了一部分钱,买下一斗米。随后又赶到肉案前,称了一副猪心肺,还不忘买上一斤盐。他像个凯旋的战士,背着米,拎着猪心肺,一路屁颠屁颠地朝着王八坎的家走去。
回到家中,只有父亲一人。父亲看到程明远背着米,手里还拎着猪心肺,满脸的惊奇,忙问道:“大侠子,这都是从哪搞来的?”程明远七岁时过继给大伯程振安为嗣,平日里唤眼前这位父亲为“二爷”。程明远抑制不住兴奋,大声说道:“二爷,这些东西是我自己挣的!”
父亲眼中满是疑惑与惊喜,追问道:“呀啦,你到底想的啥法子挣的,快跟我讲讲。”程明远笑着卖起了关子:“你别问,咱们先烧点好吃的,吃完我再慢慢跟你说。”此刻的陈明远,脸上洋溢着自豪,他不仅为自己能挣到钱改善生活而开心,更为自己终于能凭借双手,在这艰难的生活中,迈出了独立的第一步而骄傲。
这一顿饭,对程明远来说,滋味格外不同,那是他永生难忘的最美味的一顿。饭桌上的米香、肉香,不仅满足了他辘辘饥肠,更让他感受到了用自己努力换来成果的喜悦。
饭后,程明远神秘兮兮地趴在二爷耳朵上,嘀咕了好一阵子。二爷听着,频频点头,脸上满是欣慰,称赞道:“我家这大侠子照!” 仿佛看到了家族未来的希望。
第二天,鸡才叫二遍,天色依旧漆黑如墨,父子俩便早早起身,带上口袋和锹,趁着夜色,黑隐隐地朝着大旱塘摸去。雷马店到离离山一带方圆几十里,程明远只要走过一趟,便不会迷路,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程振传也常常跟人夸赞自己儿子机灵精神。
父子俩赶到大旱塘,借着微弱的天光打量,只见泥巴干裂得粗糙不堪,看样子确实还没人来过。二人相视一眼,便迅速分工,一个挥动铁锹挖开泥巴,一个伸出手敏捷地捕捉藏在泥里的黄鳝。一时间,寂静的旱塘边只有铁锹入土的声音和偶尔黄鳝游动的声响。
到天亮时,大旱塘锅底那片地方已被他们翻了个遍,所有潜藏的黄鳝都被一逮而净,带来的口袋被装得满满当当。程振传坐在塘埂边,甩了甩满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