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合肥十兄弟 吃酒换帖情谊深 (第2/3页)
案的群众大会,也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激励着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了心中的理想,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1925 年到 1926 年,时代的风云在中华大地剧烈翻涌。彼时,安徽的怀宁和六安两地,共★★的组织如星星之火,悄然燃起,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新的希望与活力。
1926 年 7 月,在中国共★★的领导与推动下,一场震撼全国的北伐革命战争拉开帷幕。北伐军从广州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如滚滚洪流,向着腐朽的军阀势力席卷而去。这场战争承载着无数人对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渴望,其影响迅速波及全国。
为了配合北伐军顺利进军合肥,同年 11 月,党派李云鹏、郑鼎等共★★员从上海回到合肥。他们与当地进步人士蔡小周、徐习庸紧密联合,共同策划了吴山庙起义。尽管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如同一声响亮的惊雷,在合肥地区的上空炸响,对当地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让更多人看到了革命的力量,听到了反抗的呼声,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埋下了宝贵的火种。
程明远,这位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思索与觉醒的木匠,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些风云变幻。吴山庙起义虽然失败,但其展现出的共★★人坚定的信念、为人民谋福祉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陈明远。他看到,共★★所追求的,正是他一直以来渴望的——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民能够当家作主的世界。
此时的程明远,已然在心中做出了决定。他深知,只有跟着共★★*走,才能真正实现自己“为民除害”的理想,才能为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寻得一条光明大道。于是,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陈明远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共★★的道路,准备以自己的热血与力量,投身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奉献自己的一切。
北伐军占领南京后,为安徽省长陈调元十分恐慌,于 1926 年年底向北伐军投降。于是党组织派柯庆施、周范文和国民党左派沈子修、朱蕴山等在安庆成立了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1927 年 3 月,舒传贤化名夏维宁,霍山人,任安徽总工会筹委会委员长。程明远参加了由舒传贤领导的合肥地区的黄色工会。大革命失败后,舒传贤回乡开展革命工作。5 月在武汉成立了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柯庆施任书记。便相继成立两个中心县委,其中六安县委由舒传贤和萧方负责。
1926 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合肥城被一片肃杀之气笼罩,但在这冰冷的表象下,一股炽热的革命力量正悄然孕育。
张开泰,这位来自府北乡鲍家岗的热血青年,化名瞿伯平,怀揣着革命的火种,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归来。与此同时,张定武,肥东华为小河湾人,化名张伯平,也受党的指派,中断在安大的学业,从安庆回到家乡。他们都肩负着特殊使命——在合肥开展组织活动。
寒假的到来,为他们提供了契机。两人虽来自不同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