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投身革命 合肥燃起岁月烽火 (第1/3页)
1931 年的冬天,凛冽的寒风伴随着国民党对鄂豫皖根据地日益加紧的围剿,如阴霾般笼罩着这片土地。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央做出重要决策,恢复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的工作,以配合苏区有力打击敌人。然而此时,中心县委人员严重匮乏,仅剩下书记程明远、组织部长周绍章、宣传部长李子芬和军委张志一。
12 月 18 日,中央给皖西北中心县委发出关键指示,要求在寿县、凤台、六安、合肥等县的农村,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组织农民加入赤卫队,大力开展游击战争;在城市,则要发动工人群众掀起反帝斗争的热潮,同时加强对民运工作的领导,全力反对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的进攻。
面对严重缺少人手的艰难处境,程明远没有丝毫退缩。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依据中央指示精神,迅速投身于紧张的工作之中。在合肥、寿县、颍上、凤台、阜阳、太和、桐城、舒城、庐江等地,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程明远深入农村,与农民促膝长谈,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描绘美好未来,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在他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农民踊跃加入赤卫队。他精心组织训练,传授游击战术,让这些质朴的农民逐渐成长为英勇的战士。
在城市,程明远积极联络工人群众,领导他们开展反帝斗争。他组织工人集会、罢工,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同时,加强对民运工作的领导,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在程明远的带领下,一系列武装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春荒斗争中,他们发动群众,向地主豪绅借粮,以解决农民在青黄不接时的生存困境,同时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扒粮斗争中,他们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为保卫群众利益、扩大革命影响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条件艰苦,人手不足,但程明远和他的同志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在这片土地上点燃了革命的烽火,为保卫鄂豫皖苏区、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一座座灯塔,在黑暗的岁月里,为无数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931 年的寒冬,天地间一片肃杀,而革命的火种却在暗中悄然传递。化名张晓天的张璋,毅然离开北方左联,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了故乡肥西张家圩子。一到合肥,他便迅速与皖西北中心县委的程明远取得联系,组织关系也随即转到雷马支部。
彼时,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愈发猛烈,皖西北中心县委急需大量物资支援苏区,尤其是枪支弹药。程明远深知形势紧迫,当即委派张璋与周味韶、徐志友在西乡组织互济会,想尽办法筹集经费、购买枪支。
张璋的父亲听闻儿子从天津回来,又与被他称作“程大叫花子”的程明远搅在一起,干起了共★★的事,顿时火冒三丈,怒声骂道:“这个逆子,不知道吃了共★★什么迷魂药!再这样执迷不悟,迟早把命都玩没了!”在他眼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枪,一切都是空谈,而皖西北中心县委对枪的需求,在他看来简直是“疯了”。
然而,张璋一心为革命事业,他家中恰好有自卫用的枪支。经过深思熟虑,他找到程明远商量,计划让赤卫队配合自己回家搞枪。程明远听闻,深感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