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徐吉标传 > 第三十三章:使命在肩 奔赴皖中抗日前线

第三十三章:使命在肩 奔赴皖中抗日前线

    第三十三章:使命在肩 奔赴皖中抗日前线 (第3/3页)

固的皖中抗日根据地。

    程明远等人深知任务艰巨,但他们眼神坚定,毫无畏惧。告别了还在伤痛中的战友和热情支持的百姓,踏上了新的征程。在他们心中,为了抗击日寇,为了给更多百姓带来和平与希望,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必须勇往直前,在皖中大地上燃起抗日的烽火,为民族解放事业开辟新的篇章。

    1940 年 8 月下旬,藕塘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严肃的气氛。中共津浦路西省委书记刘顺元神情庄重,向众人宣读华中局给津浦路西省委的重要决定。根据部署,程明远部将驻守巢湖高林,桂俊亭部前往巢湖槐林嘴,桂林栖部进驻白湖,蒋天然部则开赴无为。

    这每一个地点,都是在皖中地区编织抗日大网的关键节点。各部接到任务后,深知时间紧迫,必须抢在第二次摩擦爆发之前,与巢南地下党取得联系,从而在皖中站稳脚跟,建立起有效的抗日防线。

    程明远、桂俊亭、桂林栖、蒋天然四人面色凝重,他们清楚这一路必将充满艰难险阻,但抗日的信念如同熊熊烈火在心中燃烧。各部迅速有条不紊地交接手续,整理装备。战士们检查着枪支弹药,将干粮和衣物收拾妥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很快,一切准备就绪。四路人马整齐地排列在藕塘,仿佛即将出征的勇士。一声令下,他们告别了藕塘这片熟悉的土地,各自取道,向着不同的方向奔赴抗日前线。

    程明远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步伐坚定地朝着巢湖高林进发。一路上,他们穿越山林,趟过溪流,时刻警惕着周边的动静。桂俊亭部也在行军途中,他们与当地百姓交流,了解沿途的地形和敌情。桂林栖部和蒋天然部同样在各自的道路上疾行,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尽快与巢南地下党会合,完成建立皖中抗日根据地的使命。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他们如同四颗火种,即将在皖中的土地上燃起抗日的燎原之火,为抗击日寇、保卫家园谱写壮丽的篇章。

    1940 年 8 月下旬,程明远率领队伍来到了巢湖高林桥、班家巷以及鬼沫汪村,就此安营扎寨。这些地方地势复杂,有山林可作掩护,又与周边村落相连,便于开展抗日活动,发动群众。程明远深知,要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必须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他一到驻地,便和战士们积极帮助村民劳作,修桥补路,宣传抗日思想,很快就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

    与此同时,桂俊亭带领他的部队进驻了槐林嘴。槐林嘴的梵音寺,也就是如今槐光小学的旧址,成为了他们的重要据点。梵音寺周边视野开阔,利于观察周边动静,且位置适中,便于与各方联络。桂俊亭以梵音寺为中心,组织战士们在周边巡逻放哨,加强防御工事的建设。他还利用寺庙的场地,对战士们进行军事训练,提高队伍的战斗能力。同时,他也积极与当地的乡绅、百姓沟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抗日事业努力。

    在这动荡的岁月里,程明远和桂俊亭分别在各自的驻地,如同两颗坚实的钉子,牢牢地扎在皖中的土地上。他们以驻地为依托,积极开展抗日工作,等待着与巢南地下党取得联系,为建立皖中抗日根据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抗击日寇的侵略,保卫祖国的山河,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