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第一案 (第2/3页)
,少君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既然敌人自以为占领了舆论高地,那就只有让敌人知道政权是从何而来的了。
“给相国、御史大夫看。”
章奏过手。
公孙弘、张汤都流露出了然的意味,明白了幕后主使者是谁,事情就简单了一大半,找证据,是张汤最擅长的事。
“张汤。”
“臣在。”
“两案并合,此为绣衣第一案。”
“臣遵旨。”
“有什么困难吗?”
“回上君,事关重大,绣衣直指御史事物太多,人手、财力都略显不足。”
张汤趁机述说难处。
绣衣直指御史不在朝廷秩中,为了避免暴露,是没办法向朝廷申领钱粮的,同理,绣衣直指御史,特别是密使,是要绣衣直指御史内部去发展的,人手始终短缺。
“你要多少钱?”
“臣需万金。”
“寡人给你四万金。”
“谢上君。”
“不忙谢。”
刘据摇摇头,望向了公孙弘,“相国。”
“臣在。”
“大汉军、政图簿向绣衣直指御史展开,任由张汤从中挑选人手、发展密使。”
整个帝国的户簿名册都在丞相府中,就和太子亲卫那八百人一样,要有丞相府配合,张汤做事才能顺利。
“是,上君。”
公孙弘领命。
一回生,二回熟,丞相府如何让人从户簿名册消失,已经很熟练了。
不过,朝廷越来越弱了,很多人、很多事都脱离了掌控。
“张汤,如何?”
“回上君,臣什么都不缺了!”
张汤雄心万丈道。
有了钱,有了人,绣衣第一案,他誓拿下。
事有终论,烈女事移交绣衣直指御史,张汤、边通退出了宣室殿。
公孙弘继续禀奏,“上君,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臣有一人举荐。”
“说。”
“中朝侍中徐乐。”
“何以荐?”
“此人辩识宏达,溢于文辞,更难得的是,世事通明,有忧患之心。”
“相国以为该当何职?”
“公孙贺后,九卿之太仆事悬而未决,太仆常在君主左右,臣以为,或为太仆卿。”
太仆掌大汉马政,有时还亲自为君主驾车,属于贵、近之卿,适合这样的忧患之臣担任。
刘据想了想道:“那就依相国所举。”
“谢上君。”
公孙弘拜谢上恩,接着说道:“另外,臣请改孝廉之制,近来坊间愚孝、伪孝之事大行其道,愚鲁、虚伪之人反夺贤良之位,臣以为不妥。”
“相国以为如何?”
刘据望着公孙弘,笑着打趣道:“孝顺、廉洁如何规范?总不能人人都以相国为准吧?”
公孙弘是孝子出身。
其父续弦,未几年死,公孙弘事后母如亲生之母,后母患病时,公孙弘数日数夜守在病榻之前,奉汤药,喂饮食,直至后母病愈方歇,广为流传。
廉洁之名,是在公孙弘登上御史大夫位后,汲黯在朝堂之上参劾公孙弘贵为三公,俸禄极多,却总是“装孙子”,盖的被子仅是布被子,沽名钓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