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伐罪 (第2/3页)
天灾人祸,流民无数,更是让他无法接受,如果直接书写心得,那和罪己诏无异。
于是,解决了南阳流寇大盗梅免、白政之后,他就对南阳郡都尉王温舒下了严令,要尽快解决山贼流寇、肃清地方风气,恢复“路不拾遗”的“真实民情”。
南巡队伍只能一直在南阳郡待着。
“已见成效。”
董仲舒慨然正色,“王温舒得中护军梅免、武卫将军白政助力,如虎添翼,频频对南阳郡中匪盗出手,同时,王温舒还在郡内找出了无数私通匪盗者,从根本消除了匪盗的活路,现在的南阳郡中,山林匪盗几近绝迹,路不拾遗之景渐生。”
盛羹的吾丘寿王手一颤,差点把陶碗翻进羹罐中。
老师的回答对吗?
对!
但不全对。
王温舒、梅免、白政联手,的确重创了南阳匪盗,可也重创了南阳百姓。
为了治理南阳的治安,王温舒从郡中仔细挑选了许多果敢能任事、一往无所顾的人充当郡吏,作为自己的爪牙,去督捕郡内“盗贼”。
而这批人以往都犯有重罪,只不过没有暴露,仍然逍遥法外而已,王温舒将此作为控制他们的重要手段,如果督捕“盗贼”有功,颇得王温舒满意者,无论以前犯有多么严重的罪行,他都不加处罚。
但如果督捕“盗贼”不力,甚至有意回避或加以庇护的话,那就不但诛杀其身,还要灭其全族。
这样一来,这批人没有不竭尽全力的,至于是否滥杀无辜,王温舒是不管的。
靠着这种严酷的手段,王温舒抓捕当地豪强奸猾,连坐千余家,情节轻者处死,重则灭族,家产尽数充公。
官、贼的联合祸害,南阳百姓如无必要,轻易不出门,如无结伴,绝对不会踏出城门半步。
近乎“坚壁清野”的手段,让南阳山林匪盗没有能劫掠的人,抢不到钱粮,纷纷跑去了别的地方。
南阳周围,豫、楚之地的“盗贼”听说后,当然也不会跑到南阳来。
某种程度上,南阳郡是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境界,可却不是大治该有的模样。
九真一假的话,最是难辨,或许,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时刻。
最关键的是,陛下似乎也没有分辨真假的想法。
“甚好。”
刘彻予以肯定,接过了菜羹,边吃边道:“董仲舒。”
“臣在。”
“地方民书就由你先撰写,然后由朕誊抄上交朝廷,等到朝廷给出反馈,我们就离开南阳郡,继续南巡。”
“诺。”
“各地诸侯王都到长安了吗?”刘彻问道。
先让诸侯王国府兵从军南越作战,后诏诸侯王进京,不给他丝毫联络诸侯王,提兵上长安的可能,丞相公孙弘的权术,让他这个皇帝都忌惮不已。
有时,他也在想,这会不会是那逆子假托公孙弘施展的权术,但又觉得不可能,这样环环相扣的手段,那是个小儿能施展出来的?
聪颖是正常的,智近于妖就不正常了。
“回陛下,算算日子,差不多了,上巳节前,诸侯王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