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一百五十四章 麟臣

第一百五十四章 麟臣

    第一百五十四章 麟臣 (第1/3页)

    桂殿兰宫,雕梁画栋。

    也不坐舆,也不带随从,就绛伯在前引着,刘据、公孙弘沿着沧池靠西苑禁墙那条路向远方的麒麟阁走去。

    那本是皇家典籍收藏之所,但为表彰辅佐太子宫的功臣,刘据命画师绘卫青、霍去病、公孙弘等一十五人画像悬于阁内,形成了“麒麟殿”。

    或者说“麒麟阁”,亦或者说“麟阁”。

    现在十五功臣皆在世,画像之下,仅列全名而未署官职爵位。

    作为麟阁唯一的文臣,公孙弘望着画中年轻的模样,不由得恍惚了。

    自己,还有那么稚嫩的时候啊?

    “老相国像吗?”

    刘据的询问,让公孙弘点点头,又摇摇头,笑道:“画师的技艺是高超的。”

    “老相国,寡人要谢你,大汉也要谢你。”刘据发自内心道。

    没有公孙弘,大汉无法打破勋臣对三公的垄断,没有公孙弘,父皇早把丞相驯服为傀儡,没有公孙弘,长安之变也不会那么顺利。

    为了大汉,为了朝廷,为了太子宫,公孙弘连儿子都付出了一个,致忠致诚。

    垂垂老矣,又为大汉重塑了“精神”,抛弃了所学、立场,只为帝国的未来能走的更远。

    是当之无愧的“麟臣”。

    “臣本布衣,在东海之上牧猪为生,不瞒上君说,臣年少时,从未奢求能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能在那世道中苟且保全性命便已知足。”

    公孙弘回忆起过往,浑浊的眼中晶莹泛起,“臣身份卑微,又见识短浅,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不过《诗》《书》尔,但孝文帝不以为意,与贾谊一道征为博士,堪称不拘一格。

    孝文帝征询臣对朝廷大事的想法,臣也不惜穷尽心智,奈何终究智浅,于事无益,也于世无益。

    臣一度消沉,终得孝文帝点拨,年过四旬再拾书卷,开始学习《春秋》杂说,并最终选择《公羊传》研习。

    曾师于齐人胡毋生,本意是想晚年聊以自慰,消磨余生。

    奈何,君子寿短,小人寿长,臣活至花甲、古稀,竟能再二连三得郡国举荐,以‘贤良’之名重登殿堂。

    臣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不外乎时也命也运也。

    颂扬之声很少,非议之声很多,有长者既是指摘也是告诫臣,‘务必以儒生风范来事君,不要歪曲学问来投世人所好’。

    但在臣看来,学问就是学问,明理知礼,便已不负圣贤遗留。

    再多的,以臣之见,就有违圣贤本意了。

    上君能认可臣之所奏,不以文教推陈出新、道德高耸入云,作为治世的‘文治’表现,臣该谢上君仁恕才是。”

    所有的君主,为了彰显文治能力,常常会寻觅文学才华方面的人才,对学问进行无限度拔高,对人世歌功颂德,来证明在其治下,文治璀璨。

    陛下正是如此,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士,董仲舒、东方朔、赵绾、王臧等,就连司马相如曾经也是,《子虚赋》、《上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