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守望 (第1/3页)
“大侄子,我们来给你贺捷来了。”
就在大汉君臣欢欣鼓舞之时,从大殿外传来了喧哗之声,之后便是一阵骚动。
诸侯王们来了。
领头的,便是胶西王刘端,紧跟着的是赵王刘彭祖、胶东王刘寄、常山王刘舜。
其余诸侯王讪讪随形。
身在禁中,却犹如无人之境,不经诏见,胶西王、赵王、胶东王、常山王就闯进了大殿。
楚王刘注、城阳王刘彭离、甾川王刘建、济北王刘胡等诸侯王想要拉住四王,但动作和力气不敢太大,不仅没有拉住,反而一个趔趄被带进了殿中。
场面略显混乱,他们这些老牌诸侯王,早就看透了大汉君主的无情无义,只想躲在不被注意的地方,混吃等死,直到被削藩那天。
人在长安,幸逢大汉立国以来未有之大捷,被天子的亲兄弟、上君的亲叔伯所道德捆缚,不得不跟着入宫贺捷。
但是,谁家贺捷是这样啊?
当着中、外两朝公卿、列侯、宗室大臣的面,横行于宫殿之间,见到上君,连个见礼、尊称都没有,开口就是一个“大侄子”。
跟着后面的楚王、城阳王、甾川王、济北诸王,想死的心都有了。
两朝朝臣见此情形,先是眉头一皱,后又是一喜。
此时此刻,或许是上君最高兴的时候。
南方大捷。
携武功盛德威服天下官吏,开新制、定国纲,龙威之盛,连陛下都有所不及。
就在这样的时候,诸侯王联袂闯宫进殿,言行举止间,毫无敬意。
上君是动手呢?还是动手呢?
要知道,陛下时候的诸侯王,不论是新年朝拜,或是圣言申饬,诸侯王们可谓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连丝毫冒犯圣颜都不敢。
最典型的例子,是建元三年,十九岁的陛下依旧按照惯例,接受诸侯王的新年朝拜,当时朝拜的诸侯王有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代王刘登、济川王刘明,前两位是孝景帝的儿子,是陛下同父异母的亲兄长,后两位是孝文帝的孙儿,陛下的堂兄弟。
陛下设宴款待四王,席间,中山王刘胜听着乐声却哭了起来,陛下赶紧问他怎么了,刘胜当即给出了一番很有文采的回答,大意如此:“内心充满悲伤和哀思的人,听到唏嘘叹息之声,只会愁上加愁,高渐离易水边送别荆轲,慷慨击筑,荆轲闻之低落不食,雍门子为孟尝君弹琴说谏,孟尝君闻之动情泪下,臣兄的内心就和他们一样,愁肠百结很久了,一听到略带伤感之音,便忍不住涕泪横流。
为什么呢,众所周知,众人一起哈气,可以吹走高山,足够多的蚊虫一起振翅,声音可以盖过响雷,当年周文王被幽禁在牖里,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正是因为有太多的谗言陷害。
臣兄听说宗庙和家里即使有老鼠,也不会用水灌、火熏的方法捕捉,这是因为怕伤及宗庙,得不偿失。
臣兄虽然卑微,好歹是陛下的兄长,中山王虽小,也算是朝廷东面的屏障,群臣和陛下无亲无故,却结党营私,纷纷离间陛下与宗室的骨肉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