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唐:母后,我太想进步了 > 第三十二章 小惠小利(六千字大章,求追读求票子)

第三十二章 小惠小利(六千字大章,求追读求票子)

    第三十二章 小惠小利(六千字大章,求追读求票子) (第1/3页)

    抄袭,是一件很没品的事情,可如果在生存压力的前提下,道德问题确实得往后排一排。

    上官婉儿知道武安才到长安不久,身边认识的人物无非是黑齿常之那种粗鄙武夫,根本不可能忽然写出来一首诗,所以她停笔的时候问道:“你读过书?”

    “以前小时候,家里人还在的时候,爷娘花了不少束脩,请人给我启蒙。”

    武安故意露出一种感慨的神情,淡淡道: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人家都这么说了,上官婉儿自然不好意思再去细问,只是提醒道:“若是娘娘知道你读书识字,她肯定会很高兴的。”

    武安微微摇头。

    “娘娘最喜欢提点我的一句话便是让我多读书,但如果她知道我早就读书识字,她只会觉得被愚弄了,等我把这半句诗送出去的时候,娘娘一旦知道,还请姊姊说,是我想讨好裴大娘子,所以央求你帮我写的。”

    他把几袋零嘴推到上官婉儿面前,笑道:“至于我读书识字的事情,请姊姊替我保密吧。”

    “替你......”

    上官婉儿目光忽然一凝,气结道:“就靠这几袋吃的,你想骗我替你做多少事?”

    字也写了,还得替他保密,消息被他套的半点不剩,最可恨的是,刚才连自己的手都被他摸了!

    上官婉儿抓起那几袋零嘴,瞪了他一眼,愤愤离去。

    看样子,她还是挺喜欢这些吃的......

    武安摩挲着手指,低头看了看那副字,不得不承认,虽然上官婉儿的实际年龄比自己还要小几岁,但人家的书法的确过硬。

    只可惜,自己的人设就是鲁莽且心狠手辣的武夫,不到关键时候,这“人设”是不能轻易变动的。

    他起身看向窗外,眼里倒映出一片星河皎皎。

    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翌日。

    府内的两名侍妾早就在外面等着服侍了,武安昨日穿了一日的黑色锦衣在她们手里又变得整洁干净,武安便将昨日买的几盒胭脂水粉送给了她们,引得她们一阵欢喜道谢。

    马车已经备好,一如既往地载着武安入宫。

    沿途出示百骑司的符信,最终在宫门外等候,那名老宦官匆匆赶来,领着武安入宫。

    “每次都是您带我入宫,辛苦了。”

    武安不着痕迹地往他手里塞了一只玉扳指,老宦官没拒绝,手一缩,玉扳指便消失不见,他随即笑的更热情了些。

    “武都尉这几日小心些吧。”

    “怎么?”

    “这几日事多,陛下头风又发作了,天后娘娘昨夜在他身边服侍了一夜未睡,现在还倦着呢。”

    说着,老宦官竖起一根指头:

    “今夜早时,宫里拖出去了一个道士的尸首,说是针灸无用,天后下令用了三百廷杖,所以这人没熬得过去。”

    这句话里面信息量较大,武安默默思索片刻,问道:

    “头风,是因为这几日的事情?”

    要是皇帝太过于反感,那武安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策略,免得弄巧成拙。

    这话问的其实相当大胆,等于是在刺探宫中消息,但老宦官只是轻轻摇头,道:“河西快马传报,说......李敬玄贸然麾军出击,中途粮道遇袭,折损过千,前军二万人粮草悉数焚灭。”

    战报上,应该有更多的内容,但老宦官并没有继续说下去,武安低头沉吟不语,思索着这点消息。

    当下与唐军对垒的吐蕃军队主帅名叫噶尔·钦陵,也就是俗称的论钦陵,统兵能力极强。

    在武安离开河西前夕,黑齿常之和其余少数唐军将领率军冒死夜袭,击溃了吐蕃军队的包围圈,唐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而且因为唐人本身军队兵力依旧充足,丧失了大片土地控制权的唐军反而有机会更全面的重新组织兵力,每一座城池和烽堡里面都屯驻有大量的战卒和辅兵,导致吐蕃人一时间再难以前进半步。

    现在李敬玄八成是想用一场胜利为自己洗白,但坐在他对面的吐蕃人毕竟是论钦陵,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战机。

    对于武安来说,唐人所爱戴信仰的,他未必能会报之同情,但唐人所切齿痛恨的,武安反倒是很容易感同身受。

    自己毕竟也在河西厮杀过。

    如果黑齿常之在自己身边,应该能分析出更多东西,武安只能尽力思考自己能借助这事拿到什么好处。

    李敬玄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自己能不能借这机会,把他永远踹下去?

    “武都尉?”

    老宦官轻轻唤了一声,他指了指殿门:“奴,就先进去通报了。”

    武安点头道谢,没过片刻,老宦官便重新出来,唤他入内说话。

    天后背靠着一道屏风,果然正面露疲倦之色,打着哈欠。

    抬头看见他来了,示意身边的人都出去,不过等武安跪坐在她面前后,她语气倒是轻快了起来。

    “你从河西回来,那边战况究竟如何?”

    “臣在河西不过是一介武夫,只知道阵中血战,不解敌我两军兵情。”

    天后轻哼一声,随手扔过来一卷文书,不紧不慢道:“不管对不对,本宫都要听听你的看法。”

    文书上,写的是战报。

    武安低下头,默默看了片刻,装作文化有限的样子,看的很局促,但最终还是放下文书,缓缓道:“娘娘想听什么方面的话?”

    “随你说。”

    你的朋友李敬玄在河西战败了,现在需要你来安慰他,接下来请不限题材,写出一篇约八百字的小作文。

    “臣这几日听娘娘的话,读了一些书,也向狄公以及黑齿常之等人请教过类似的话。”

    武安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

    “自从先前吐蕃吞并吐谷浑等族,势力越发膨胀到青海一带,边关烽火四起,才有当今天子下猛士诏,不拘出身,征募天下十万余健儿奔赴河西,其中便包括臣。

    臣与李敬玄虽有私怨,但他毕竟是天子亲授帅印任命之人,先前也并非全然败绩,亦有少数胜仗......只是如今可见其冒昧。

    但是臣想说的,并非是李敬玄一个人,而是河西的问题。”

    武安深吸一口气,他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一个粗鄙武夫的“见识”,既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