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今年过节不收礼 (第2/3页)
这些人里面,不说家世,有些人的职权和位置甚至是隐隐高于武安的,而且他们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执掌各处禁军。
今夜这一场谈话,等于是禁军内部的沟通。
“他们现在根本就不信我,但若是事到临头,他们全都会站在我这边的。”
“为什么?”
武安没有回答,而是问道:
“还有,我先前让你将宫内的地形和布局画给我,今天带来了没有?”
“那东西不好画。”
上官婉儿踌躇了一会儿,探手入怀,掏出一沓纸放在他面前。
“只有一部分,至于说北门、内苑乃至于太极宫附近的地形,连我都没理由去那儿闲逛,一旦被抓住就是个死。”
“也够了。”
“什么时候开始?”
“三日后我娶亲,大婚当夜,东宫动手,我要立刻带着兵马去北门响应。”
到那时候,就是母子俩真正斗法的时候了。
上官婉儿默默思索片刻,并没有询问更多细节,而是忽然问道:“你真要杀她吗?”
“谁?”
“那位裴氏嫡女。”
“你能猜到的事情,就不用问了。”
“哦......”
上官婉儿垂下头,闷闷道:“你先前那幅字能不能送给我。”
“哪一幅?”
“除却君身三尺雪......”
“那幅已经送给裴氏娘子了,她很喜欢。”
上官婉儿抬头瞪了他一眼,嘀咕道:“送给她能有什么用?”
“裴居道今日能坐在这儿,就是为了他的这个女儿。”
“杀一个裴氏女能讨好东宫或是天后,你却宁肯留她一条命,换金吾卫将军手下的那百余甲士。”
“手里多百余甲士听你号令,有什么不好?”
上官婉儿无奈道:“我要被你连累死了。”
太子也就罢了,如果真的能讨好天后,人家当初一开始就随手把百骑司送到武安调遣,她的一封诏令,能调动的兵卒岂止是千军万马?
“天后能给你的,远远不止百余甲士,做好武氏的宗亲,好处以后才会看见,而且会很多。”
武安摇摇头。
“但我在今年结束之前就要报仇。”
上官婉儿叹了口气,沉默地看着武安,似乎过了很久,她才轻声道:“我也有仇。”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意识到什么,立刻岔开话题。
“临走之前,天后娘娘还让我问一句,有没有办法,逼太子提早动手。”
“有。”
上官婉儿看向他,不知道是多少次,又对武安这种满肚子坏水的人心生敬意。
要是我也能像他这么坏......
“你让娘娘连夜采买一批鲍鱼送入宫中,不要吃,放那儿就行了。”
“为什么?”
上官婉儿眨巴着眼睛。
卖萌可耻......武安咳嗽一声,吩咐道:“照做就是了,太子会明白的。”
......
早上的时候,横陈在庭院里的几具尸首已经冻得梆硬,国公府里的两名侍妾站在尸首旁边,迎面看见那名黑衣青年朝她们走过来,连忙躬身施礼。
“见过郎君。”
昨夜杀的人都是留在国公府上的眼线,但武安没动这两个年轻女人,留着她们其实也没有多大用处,只是单纯因为熟悉了,杀不杀也都无所谓。
“嗯。”
武安低头看了一眼那些裹在草席里的尸首,心里想着自己竟然也有了仅凭一句话就能杀人的权力。
他没有再过多吩咐,只是道:
“收拾尸首,打扫整座国公府。”
“可是......”
武安看向大门的方向,淡淡道:“我要娶亲了。”
十二月末,大雪。
武安只是通过书信和韩王与东宫进行联系,他越来越确信太子在这件事情上胜算不高。
但是天子已经半个月没有“出现”了,而宫内传出的那些消息,不管是真是假,它们随着寒风一同飘进人心里。
朝堂上针对李敬玄等人党羽的清查正在稳步推进,这事情是天后在亲自跟进,而天子又没有出面阻止,朝廷上下如同轰然发动的机器,开始缓慢碾碎一切。
而在朝堂上沸沸扬扬之际,永宁坊也开始热闹起来,接下来几天之内,沿途道路包括大门都被精心布置了一遍。
哪怕是国公府内,也有宫内点名派出的匠户过来修饰了一番。
武安对这一切不感兴趣,他已经把手下河西军以及那些旧百骑司出身的甲士全部认熟,至于另外三百多甲士,武安将天后赏赐的财物再一次悉数分给他们。
一笔钱财均分给三百人,每个人能拿到的其实依旧有限,
但赏赐的次数太多,哪怕是三百个人,也能拿到让他们所有人都心满意足的数目。
梁信和张武并肩站在校场内,看着那些正在训练的兵卒,后者开口道:
“他们都知道,那些钱是天后赏赐下来的。”
梁信很高兴自己的同伴一如既往的没脑子。
他回答道:“但他们也知道,如果没有武都尉,他们拿不到这么多钱财。”
钱财的源头,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因为谁才能得到更多的钱。
银行里的金库每日都在支出,但发钱给你的才是老板。
“今日,都尉就大婚了......娶的还是裴氏女。”
张武的语气里有些唏嘘。
虽然自己的婆娘长的还行,但比起裴氏嫡女、倾国倾城的美人、故太子的正妃,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梁信微微摇头,他是知道一点内情的,虽说永宁坊和国公府都被精心打扮了一番,但真正该好好准备的仪式、流程、车马那些,基本上都是从简。
这连政治联姻都算不上。
而且,人家裴氏那般好歹还有娘家前后照应,武都尉这边,哪怕是大婚当天,也堪称“门前冷落鞍马稀”。
永宁坊的几个邻居一大早过来送了贺仪,然后只派了几个小辈过来观礼,算是维持一下彼此的体面。
某家后宅之中。
一名身着华服的少年正在耐心的等着婢女给自己打扮,同时好奇问道:
“母亲,为什么你们不去啊?”
在他旁边看着的中年贵妇嗔怪道:“那武安名声有多差,你也不是不知道,昨日郑家婶子还说那厮好色如命,你叫我去作甚?”
“啊?”
少年愣了一下,认真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娘,疑惑道:“就算再急色,也不至于对您犯错吧?”
“我看你是想死了......”
中年贵妇把儿子锤打起来。
在他临走前,她又拎着儿子的耳朵吩咐道:“那武安府上估计也不会来多少人,你到那边,尽量帮人家撑撑场子,虽说你父亲不肯去,但我们总得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