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八十一章 商人

第八十一章 商人

    第八十一章 商人 (第2/3页)

小儿子,居然看上了一个半岛的女孩,非要说娶她。"

    "如果这个半岛女孩是个黄花大闺女就算了,大不了我们慢慢教她学汉语,关键的是女方还带着两个拖油瓶,你说这算什么事啊!"

    老乡说着说着就跑偏了,开始和陈老先生说起家里的烦恼。

    其实在老乡看来,现在的生活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不过是借着家里的小事来敷衍陈老先生而已。

    "陈部长,安南的农民现在都可以吃上白面馒头了,真是了不起啊!"

    "刚刚我还看到,有些老乡的午餐里面,居然还有肉,问过老乡之后才知道是猪肉。"

    陈老先生和老乡聊完后,感慨的说道

    "没有陈老先生您说的那么夸张,我们绝大部分的农民还处于刚刚填饱肚子的阶段,只是这个村子比较富裕,所以情况比较好而已!"

    陈德明解释道。这都要感谢鹰酱,这个暴发户实在是太有钱了,至于老百姓吃得起的猪肉,应该是琅琊(海防)那边提供的,听说那边正在大规模建设工业化的养猪和养鸡的养殖厂。

    "那也很了不起了!"

    "老百姓吃的都上是白面,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陈老先生感慨的说道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陈德明谦虚的说道。

    陈德明也没想到,当初和鹰酱签订的小麦粮食协议的效果会这么好,让老百姓这么拥护复兴军的政权。

    在城市里,陈老先生看到路上的行人还是有些消瘦,不过已经比民国的老百姓好很多了。

    想当初他回家乡探亲,城市到处可见的乞丐、尸体,还有大量的烟馆赌场妓院,看到的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看到的是老百姓在向路人乞求买走他们的孩子,看到的是老百姓的困苦。

    复兴军这帮年轻人能做到现在这个水平,已经非常难得了!

    在经过一座小学的时候,陈老先生让司机停下来,听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觉得格外的欣慰。

    在南洋的华商都比较重视教育,陈老先生在南洋还开过华语学校,让附近的华人孩子免费就读,不过后来被殖民地的统治者强制关闭了。

    而现在,复兴军正在实现他的梦想,复兴军不仅让他们这些在东南亚的华人有了落脚的地方,不用再被洋人和土著压榨,驱逐甚至杀戮。还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免费读书,有了改变自己未来的机会。

    "陈部长,这样的学校多吗?"

    陈老先生向陈德明问道。

    "小学的话,还是挺多的。"

    "大多数三四个村就有一个小学。"

    陈德明想了想后说道,因为安南的小学是四年制的,而且教导学生的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需要的教师要求比较低,很容易满足。

    "那中学呢?"

    "中学的话,数量就比较少了。"

    "而且中学都安排在县里。"

    "中学需要的教师不像小学的要求那么低,即便我们加大教育经费,也没办法突然变出大量的合格老师。"

    陈德明对中学的建设,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还要努力。"

    陈老先生想了想后说道,他是搞过教育的,知道教育有多困难。

    "陈老先生,听说南洋许多年轻人都是读过书的,甚至还有不少人会外国语言的。"

    陈德明问道。

    "是有这么一回事!"

    "不知道,陈老先生能不能发挥您老在南洋的影响力,帮我们招聘一些青年才俊。"

    陈德明看向陈老先生,他也是最近才知道,南洋是有不少人读过书的,而且读的不是民国这样的学校,甚至还有不少到西方留学过的。

    "可以!"

    "回到长安后,我就向南洋发电报,让我的大儿子联系愿意来到安南的青年!"

    陈老先生答应了,这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还有,我想再向安南捐一笔教育经费!"

    "可以,我们欢迎任何关心安南教育的爱心人士的捐款,另外我们会用陈老您的名字来命名一所学校,希望您不要介意!"

    陈德明高兴的说道,平白无故多了一笔经费,怎么能不高兴。

    "不会!不会!"

    "这笔捐款,我会尽快让人转过去的。"

    陈老先生听到陈德明的话很高兴,他没想到有一天会有学校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真是流芳百年。

    而其他南洋的华商在看到陈老先生的工厂赚到这么多钱,还加大了对安南的投资后。

    在陈老先生的担保下,他们也开始在安南投资建厂。

    他们这些南洋华商最开始的时候,是学习陈老先生投资橡胶领域的,赚到钱后,他们加大了对安南橡胶厂的投资,民营的中小橡胶制品厂相继在安南建成。

    因为鹰酱军需订单的增加,导致安南的原材料不够了,只能从南洋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工业品后,出售给鹰酱。

    通过南洋华商在当地的关系,南洋无数的橡胶被运到了安南琅琊(海防)的橡胶工厂,之后加工成工业品,再通过琅琊港的港口,将货物运到半岛的釜山港交给鹰酱的后勤部门。

    安南和南洋各国的橡胶产业链迅速形成,这进一步加深了安南和南洋各国的经济联系,为未来安南的出口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让李崇文发现这些南洋华商的价值,他们不仅可以投资建设安南,还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