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 第一百零七章:瞒天过海,猎手与猎物的对决!

第一百零七章:瞒天过海,猎手与猎物的对决!

    第一百零七章:瞒天过海,猎手与猎物的对决! (第1/3页)

    “贤侄。”

    “天打雷劈的活,我也干了。”

    牛继宗咬了咬牙,还是决定相信贾琰。

    “干!!!”

    柳芳、侯孝康齐声附和道。

    “好。”

    贾琰这才开始进入正题:“乾承明制,全国各地设有500个卫所,约5600人为一卫,用以拱卫京畿、地方,世袭为军,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

    “兵部册上有280万卫所军兵,卫所屯田约400万顷,占全国耕地一半左右,我朝人口九千万,卫所只占不到五分之一。”

    “嘶!!!”

    牛继宗三人立马倒吸了一口冷气,卫所制,居然是这个大坑。

    从明朝到现在近400年,谁都不敢碰的坑,那可是关系到数百万军兵、至少一千五百万军户的生计。

    “三位叔父已经猜到了。”

    “我只问一句,敢还是不敢?”

    迎着三人的目光,贾琰淡淡道。

    “贤侄。”

    柳芳向来谋而后动,察觉到了这件事的不简单,反问道:“卫所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前明以来,统辖武官考核、军制调配及边防事务,尚书常督军出征。”

    “京营、十二团营是募兵,不归兵部管辖,兵部真正管辖的是九边、天下卫所。”

    “你要整肃卫所,针对的可不只是糜烂的兵制,你这是打算对付兵部啊?”

    “嚯!!!”

    牛继宗、侯孝康齐刷刷的看向了贾琰。

    “不是我要对付兵部,是当今有雄心壮志,本侯为王前驱。”

    微微一笑,贾琰意味深长道:“国朝积贫积弱,首要原因在于中枢,六部听命太上皇,视今上为无物。”

    “地方糜烂以卫所最为突出,在册280万卫所兵,军饷主要来源于屯田和朝廷拨款。”

    “据我所知,兵部按照人头,寻常卫所兵每月得银1两至2两,一年拨付军饷至少数百万两,这些银子落到谁手上了,犹未可知。”

    “卫所家眷不下2000万人,遍布两京一十三省,一个个过得什么日子,400万顷良田还不足以养活他们,那么,两京一十三省如何用差不多的耕地养活7000万百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朝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大量的金银,这些银子从哪里来。”

    “一旦取缔卫所制,重新厘定田地,国朝一年至少可以增加一千万两的赋税收入。”

    “三位叔父知道卫所制的现状吗?”

    “不知。”

    牛继宗、侯孝康、柳芳摇了摇头,他们都是国公府继承人,终日在神京,哪里会知晓人间疾苦。

    “卫所制实则是世袭军户进行屯田,以保证军饷的供应。”

    “现如今,屯田已经被上上下下的将领吞并,军户破产逃亡,所存无几,剩下的那些人缺乏训练,平时供地主、军官役使,这些的兵怎么担得起防卫职责。”

    “全国耕地只有890万顷,400万顷田地沦落到了地主手中,那些个卫所将领同样是最大的地主,两千万军户百姓成为了他们的佃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要不了多久,这天下又该沦为崇祯年间的景象,遍地揭竿而起者。”

    贾琰用最平和的语气说出了最残酷的事实,大乾如今的景象不亚于前明末年。

    “贤侄想让我们怎么做?”

    牛继宗三人面色从未有过的凝重,这已经不是得罪人这么简单了。

    “不是本侯想让三位叔父如何做,而是三位叔父想要什么?”

    “今上需要的是朝堂权力归于乾清宫,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唯有卫所制的解体,这一部分收入才能绕过六部,直接进入内务府,为皇帝支配。”

    “取缔卫所制之后,九边的调整势在必行,国朝需要可用之兵,兵部的权力会变相的削弱,那么,这一部分权力需要为人持有,皇帝信不过兵部。”

    深深地看了一眼牛继宗三人,贾琰侃侃道来。

    “呼!!!”

    三人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他们已经看出来了权力的走向。

    “贤侄。”

    “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牛继宗郑重回道。

    “是这个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