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 第一百一十章:十万锦衣镇江山,大火燎原帝属谁?

第一百一十章:十万锦衣镇江山,大火燎原帝属谁?

    第一百一十章:十万锦衣镇江山,大火燎原帝属谁? (第2/3页)

    随侍的秉笔监太监立即应声。

    “陛下,武侯上奏设立军器监。”

    苏培盛再度禀报了一个消息。

    “军器监?”

    “他要做什么?”

    雍平帝脸上露出了一抹惊疑之色。

    “陛下。”

    没等苏培盛回答,邬思道笑着说道:“武侯年少轻狂,出征漠北之前曾在工部询问过火器之事,又主导重建了京师三大营,想必是对火器有特别的兴趣。”

    “这倒也无妨,十二团营的一应军器并非由兵部监造、工部生产,而是由内务府武备院供给。”

    “京师三大营的兵甲不如直接交给军器监,军器监人员繁杂,想要做些事情不被发现都不容易。”

    ‘原来如此!’

    雍平帝这才卸下了防备,扬了扬手,随意道:“武侯要设立军器监,那就由着他。”

    “从此以后,京师三大营的兵甲一应交由军器监负责,军器监正暂为正五品,少监从五品。”

    “拨付一百万两银子以做军器研发之用。”

    早在顺康帝时期,九边重镇就设有匠造作坊,用以修补、制造一些兵甲,边军大多数兵刃都不是工部生产,有时候干脆让他们自己打造,十二团营就更不必说了。

    内务府统辖三院之一的武备院专门负责宫廷鞍辔、甲胄、兵器等器械的制造与管理,十二团营的一应所需都是出自这里。

    历史证明了火器用于城防守备可以,但是用于沙场厮杀有明显缺陷,前明的火器面对女真鞑子的弓箭,毫无招架之力,大乾从建国起就不怎么在意。

    而且,刚刚进账了一大笔银子,雍平帝阔得很,能够用区区一百万两让贾琰走上‘歧途’,多好。

    “是。”

    苏培盛识趣的应声,下去拟诏了。

    雍平七年的五月中旬,一场变革悄无声息的从九边之一的蓟镇开始。

    雍平帝与太上皇达成了默契,朝中仅仅知道裁撤九边之中的五个重镇,只保留甘肃镇、宣府镇、蓟镇、辽镇,增设了天津水师,用以防卫渤海、东海的海上威胁。

    六部、都察院都没有意识到地方行政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雍平帝任命了镇国侯牛继宗、理国侯柳芳、修国侯侯孝康为钦差大臣,赐下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绕过了吏部、兵部。

    三人分别前往北直隶、陕西、贵州裁撤卫所,置府、县,连带着官员都用卫所军官,根本不需要通过朝廷动议,更不需要经过文官势力,另起炉灶。

    等到朝臣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国朝三分之一的府、县完成了换血,摊丁入亩已经是实际执行的国策,超过五百万顷良田的赋税进入皇帝内帑,而非国库。

    始作俑者的贾琰消失在了世人的视线范围内,进入了西山玄真观。

    “老头子。”

    “一天到晚窝在这个鬼地方,你也不嫌腻得慌。”

    “妹妹都不记得她还有个爹。”

    贾琰调侃道。

    前些日子,他亲自出了一张排毒方子交给贾敬,贾敬体内那些重金属排出了不少,整个人容光焕发,不似之前那般形如枯槁,至少能多活十年。

    “你把赦弟都安排到了京营,提督三大营。”

    “我要是踏出玄真观一步,皇宫里那位能坐得住?”

    贾敬摇了摇头,说道。

    “也对。”

    双手一摊,贾琰露出了难得的痞赖姿态。

    “你小子不会特地跑到这里来看我笑话吧。”

    “打算什么时候处理承德那块地?”

    “九百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我们要是不拿出去用了,太上皇怕是睡不安稳。”

    贾敬嘴角露出一抹讥讽之色,雍平帝忌惮他,顺康帝忌惮贾家,无疑是一脉相承。

    “光是这样?”

    贾琰似笑非笑的打量着他的便宜老子。

    “贾家有了你,风头已经很盛了。”

    “武安君加武侯,还有一个千里封国。”

    “你这段时间做的事情,为父略有耳闻,都中八房子弟这些年属实是荒废了。”

    “珍儿那个不上进的东西,把蓉哥儿调教成什么样子,指望他守住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