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天十门炮,谁敢信!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天十门炮,谁敢信!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天十门炮,谁敢信! (第1/3页)

    李牧之将火箭筒的装弹和瞄准操作全部讲解了。

    他讲的非常细心,每一个细节都说的很详细。

    哪怕是边上的老张同志,也都很快整明白了。

    老张同志忍不住都要伸手,想要自己感受一下。

    但老张同志很快还是压下了这念想。

    自己还是做好后勤部长的本质工作吧,这拿着武器打仗,那是作战部队的事儿。

    听李牧之讲解完毕,李云龙立刻第一时间问刘卫东:“书生,你拿那么多东西过来,你是打算拿测试权了吗?”

    紧接着,李云龙补充说道:“这火箭筒的测试,那可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加不能出了差池被敌人缴获。所以这种脏活累活,还是我来做,你认为呢。”

    高六斤没有开腔。

    在他看来,书生只要一开口,高六斤铁定没有机会的。

    而书生不可能不开口。

    “脏活累活,李云龙你还争着抢着干?”刘卫东瞥了李云龙一眼。

    “劳动最光荣嘛。”李云龙解释,“像你这种读书人,还是应该抽空多读读你的书,这火箭筒的测试是个累活,就该我这种粗人去干,最合适了。”

    “其实,我对这个测试权一点兴趣都没有。”刘卫东淡淡看着李云龙,“既然李团长你这么有兴趣,那么你就辛苦一下了吧。”

    刘卫东又大干了一场,搞了鬼子的大口径钢管和六千斤白糖,115师那边的鬼子都被搞疯了。

    刘卫东现在并不适合有新的动作。

    所以,从一开始到现在,刘卫东对这火箭筒的测试完全没有任何兴趣。

    反正测试成功了,咱把经验复制过来便是了,省事又省时间。

    刘卫东真正感兴趣的,还是眼前这位边区兵工厂的厂长。

    不知道这一次,有没有机会多聊上几句。

    “书生,你不是跟我打马虎眼……”李云龙一听刘卫东没有兴趣抢夺测试权,心中大为高兴和意外。

    在李云龙看来,只要刘卫东一开口,他是竞争不过的。

    没有想到,这刘卫东竟然不争。

    也对,也对啊!

    李云龙很快还是搞清楚了原因。

    虽然咱不明白115师那边的敌情现在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但刘卫东又狠狠捞了鬼子一笔,那小鬼子肯定找他都找疯了。

    这种背景下,刘卫东的部队确确实实不合适出来活动。

    而我们这边就不一样。

    鬼子跟晋绥军和嫡系打的火热,咱背后下手的机会多的是。

    就是有点不理解。

    这一次,书生这家伙为什么不捞过界呢。

    他完全可以拿着火箭筒在我们这边做测试。

    莫非,这家伙是良心发现了?

    李云龙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刘卫东对这边的敌情摸的不熟悉,不熟悉敌情,刘卫东不会轻易行动。

    他不是李云龙和高六斤这种货色,脑子一热,就不管不顾了,谁当了李云龙和高六斤的上级,那都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至于上一次刘卫东能拿到造子弹的设备零件,一方面是刘卫东知道这关键零件对兵工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纯属是藤田一二把肉送嘴边上了,刘卫东顺势而为。

    李云龙高兴的话没有说完,边上的高六斤嚷起来了:“书生,这测试火箭筒这么重要,你真的要放弃吗?”

    高六斤的心中,那是在骂。

    你个书生,你要弃权,你也不早点说。

    老子都在李云龙面前弃权,要是重新再和他争,这也不占理了。

    刘卫东没有搭理高六斤,而是看着李牧之,直接问最关键的东西:“李厂长,这火箭筒测试成功了的话,第一批火箭筒能造多少具,大概什么时候做出来?”

    “这个不存在什么第一批的概念。”李牧之回答说道,“现在做测试的火箭筒,一共有十二具,测试成功了,这十二具火箭筒没有问题了,直接就可以投入战场。我已经说过了,兵工厂这边能自己做炮管了,到时候火箭筒的产量,每日能产出十具左右吧。”

    这十二具测试的火箭筒,都是用迫击炮的炮管改装,这个炮管是拿来就用,比较省事。

    兵工厂造新的炮管,由于不需要太高的质量,所以这炮管产出效率也还行,每日能供应十具火箭筒需要的炮管。

    “一天产十具火箭筒吗?”在场的众人,个个无不震惊。

    这火箭筒也属于火炮了啊。

    你就是一天能造十支枪,那都了不得了。

    你这可是造的火炮啊。

    一天十门炮,谁敢信!

    就连边上不懂军工制作的老张同志都忍不住对李牧之提出疑惑:“小李,这火箭筒一天真能做十具吗?咱连枪都做不出来,却能做出来十具火箭筒,也太不可思议了。”

    李云龙等人也都纷纷看着李牧之,等着他的回答。

    李牧之解释说道:“传统的火炮为什么造的很慢,那是因为对炮管的要求很高,工序特别的多,也比较耗时。而这火箭筒的炮管不需要那么高的质量,节约了很多工序和时间啊。至于造枪,最难的是无缝钢管和刻膛线,这个和炮管要求一样很高,所以暂时还造不了枪。不过我相信,边区兵工厂造出属于自己的枪,那只是时间问题。”

    后世有火箭筒,采用模块化设计,主体结构由塑料部件构成,整体零件数量相对较少,造火箭筒的速度简直快的吓人。

    边区兵工厂这边现在不具备制造塑料的条件,要不然,李牧之也能大幅度提高产能。

    听李牧之这么解释,李云龙还是说道:“就算是这样,一天生产十具火箭筒,那也很吓人了啊。”

    这一个月就是三百具。

    一年就是三千六百多具。

    想想啊!

    咱的队伍拿着三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