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无足轻重 (第2/3页)
”随即简述近日所闻。
“竟投靠曹操,是我看错了。”诸葛亮摇头,语气含轻蔑。
忽又想及一事:“主公,元直赴许昌,可是因老夫人书信?”
“正是,元直极孝,收信后便急赴许昌。”刘备语带伤感。
忆及当日挽留徐庶,他泪流满面,而徐庶执意离去,至今未归,或许已投曹操,刘备愈想愈怒。
“元直恐中曹操之计。”诸葛亮摇头叹息,“曹操伪造老夫人书信,元直一时慌乱,未识破诡计。”
“竟如此?”刘备心中一震,稍感宽慰。
若是徐庶被误导至许昌,总比投曹要好。
“定是如此,且我料定,此计乃苏甯宇所献。”诸葛亮轻摇羽扇。
“为何?”刘备问。
“甯宇与我们共处近载,对我们的性情有所了解。”诸葛亮平静道,“他知元直极孝,便以此设局,诱元直至许昌。”
刘备闻言,怒不可遏:“此人卑劣,为求富贵,竟出卖同门。你们四人同出师门,却有天壤之别,真乃鱼龙混杂。”
因苏甯宇,刘备痛失一谋士。
若徐庶在,与诸葛亮联手,图天下岂不更易?
诸葛亮轻摇羽扇:“此人虽聪颖,却误入歧途,主公勿轻视。”
刘备颔首:“他虽有智谋,却不及军师。有军师在侧,吾不惧其诡计。”
诸葛亮沉默,其神态自若,显是对刘备之言颇为赞同。
“军师,时辰不早,吾等前往新野。”刘备言罢。
“主公,请先行。”诸葛亮回应。
他吩咐书童留守草庐,保持其整洁,并许以日后归来之诺。书童闻言,面露失望,一时愣住。
二人不顾书童反应,唤关羽、张飞,共骑下山。
至新野,糜芳急至,对刘备疾呼:“主公,荆州牧刘表病笃,遣书数封,邀主公共商大事。”
刘备失色,深知自己在新野之安稳,不仅凭皇叔之名,更赖与刘表之深交。
刘表健在时,蔡瑁虽恶,亦有所忌惮。然刘表一旦仙逝,新野或将孤立,局势堪忧。
“速召子龙,同赴襄阳!”刘备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