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此乃军师之策 (第3/3页)
送完老妪后,刘备与众人挥手作别,随即前往太守府。
诸葛亮一路含笑相随,细心观察刘备的言行举止,愈发满意。
仁者必得天下!
士为知己者死!
此刻,诸葛亮已决意全力辅佐刘备。
……
刘备得民心后,设宴款待江夏世家之时,
竟陵山中,
甘宁亦收到前线战报。
得知蔡和三万大军在西陵被关羽火攻击溃,残部又被赵云吓降,甘宁不屑一笑:“废物一群,不出所料。”
赵霸不解:“将军早知二人不堪重用?”
“自然,他们虽为蔡瑁亲族,但仍是世家子弟,不通兵法,无谋无略,纯属平庸。”甘宁点头。
“既如此,为何还让他们守江夏?”赵霸疑惑。
庸将误军。
明知蔡和、蔡中无能,却仍令其守城。
若非甘宁受恩于主公,赵霸真要疑其为刘备奸细了。
甘宁冷笑,挥刀道:“就是要把江夏送给刘备,不然如何留他?”
“末将不解。”赵霸摇头。
江夏重镇,为何要拱手让人?
岂不是资敌?
“此乃军师之策。”甘宁道。
“保人命不失地,人地两得;保地失人心,人地皆失。”
甘宁言罢,见赵霸面露困惑,遂轻拍其肩,“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此浅显之理尚不明?”
赵霸委屈,缩颈而言:“我……”
他出身贫寒,以打铁卖艺为生,若无读书之机,岂会在许昌受辱,几近家破人亡,更不会因此得遇恩公。
“将军,恳请赐教,让小人也略知恩公高论一二。”赵霸请求道。
“也罢。”甘宁应允,续言,“那两句话,实则意在刘备。”
“若刘备按兵不动,不取江夏,则可全身而退,日后尚有东山再起之时。毕竟刘备威望素著,一呼百应。”
“反之,若刘备野心勃勃,执意攻取江夏,则新募之兵尽失,即便得之亦难守。再者,即便刘备夺得江夏,后续三万援兵皆为老弱病残,无战力可言,反增其监管之累,实则削弱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