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不见曹军,才是最坏的情况 (第3/3页)
,承诺必一一兑现。”
刘备面带诚挚笑容说道。
世家子弟们心满意足地离去。
目送他们离开,刘备转向孔明。
“军师,我们提出的条件,是否过于苛刻?我恐怕难以实现,最终会招致祸端。”刘备忧心忡忡。
“主公,若非如此,我们连现状都难以维持,唯有借助世家之力,方能迅速掌控江夏。”诸葛亮轻摇羽扇,深知世家带来的隐患,但刘备根基未稳,别无选择。
“主公勿忧,亮已有周详计划,依计行事,兑现对世家的承诺并不为难。”诸葛亮补充道。
“好!”刘备点头,“有军师相助,我省心许多。”他握住诸葛亮手臂,感激道,“军师也累了,随我去休息吧。”
正欲离去,周仓匆忙闯入,一脸疲惫。
“主公,军师,关将军传来军情。”周仓进门便坐下,大口喘息。
刘备与诸葛亮面色骤变。
“快上热茶!”仆人迅速送上。周仓饮了几口,急切讲述路上所见及关羽的推测。
刘备闻言,呆立当场,全身冰冷。
诸葛亮羽扇停摆,目光沉稳地问周仓:“你一路行来,可见曹军?”
“未见一人。”周仓回答。
“糟了。”诸葛亮脸色阴沉。
刘备不解地看着诸葛亮:“军师,未见曹军应是好事,为何如此惊慌?”
诸葛亮摇头,语气沉重:“正因不见曹军,才是最坏的情况。主公试想,围攻张飞的曹军从何而来?不可能凭空出现。我们未见,只能说明他们隐藏极深,未被察觉。谁知江夏周围还埋伏着多少曹军?若他们突然从暗处袭击,我们如何应对?”
刘备一愣,确实如此。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面对未知敌情,人数、攻击时机与方向皆无从预测,这种不确定性严重干扰了决策。
若恰在敌军撤退途中遭遇伏击,无异于自投罗网,形势棘手。
刘备满面愁容,向诸葛亮求助:“军师,我们应如何是好?”
诸葛亮沉默片刻,步入太守府,取出江夏地图审视。眉头越皱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