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往后不必再受饥饿之苦 (第2/3页)
若能解决庐江士族之困扰,他前往江夏之路必将顺畅许多,也免遭背信弃义之讥。
“当然!”
诸葛亮应声点头。
随即,刘备换上笑颜,上前紧握诸葛亮之手。
“孔明,我非怪你,实乃对曹操设局陷害不满。”
“来,请坐,共商对策。”
刘备的热情让诸葛亮心中不悦顿消,含笑点头,道出己见。
“主公,庐江士族推您为太守,只为名利。”
“他们望借主公之力抬升家族地位,图谋升官发财。”
“正如主公昔日应允庐江士族,加倍回馈各家族即可。”
“主公试想,您初至江夏,身无长物,若携士族同行,郡中职位足以安顿他们,且江夏富饶,他们定会应允。”
“此举既助主公速控江夏,又无损失,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言罢,刘备含笑点头,深以为然。
他根基尚浅,无士族支持,难掌江夏。
得其助力,则可加速掌控。
然,刘备旋又皱眉。
他苦笑:“恐非所有世家愿赴江夏,难免得罪一些人。”
“更兼此举,江东孙权那边亦难交代。”
诸葛亮淡然一笑:“此乃无奈之举,曹操奸诈,我们只能有所取舍,方能自保。”
“否则,损失更重。”
刘备叹道:“也只能如此,望至江夏后能早日安定。”
“主公放心,我自当竭力相助。”
诸葛亮笑言。
“嗯,届时还望军师与士元多操心。”
刘备点头嘱咐,“军师即刻筹备,越快越好。”
我计划先平息庐江世家的情绪,然后迅速动身前往江夏,以稳固局势。
“我明白了。”
诸葛亮行礼接受命令。
三日后,正午。
刘备带领一万大军,携大量粮草辎重及世家子弟,率先向江夏进发。
因甘宁已将江夏城内粮草转移,他必须从庐江调配资源来维持稳定。
至于庐江空虚后江东的反应,他并不担心。
江东六郡富饶,粮食无忧。
他此次暂借庐江资源,待江夏稳定、粮食充足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