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章 入官场 (第2/3页)
到的。"
"说说看,你是怎么做到的?"
王默心中快速思考着,然后开口说道:"回大人,在下以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关键是要有组织有纪律。"
"那些匪徒虽然人多,但都是乌合之众,只要战术得当,以弱胜强并非不可能。"
"具体来说,在下采用了分而击之的策略,先用地形优势消耗敌人,再趁其内乱一举击破。"
沈县令听得频频点头,这种军事见解确实不是一般农民能有的。
"你这些兵法,是从哪里学来的?"
"托山神保佑,前段时间连续托梦,传授了在下一些兵法韬略。"
王默继续用这个万能借口。
沈县令虽然觉得有些玄乎,但也没有深究。
毕竟在这个时代,神神鬼鬼的事情大家都信。
"除了兵法,你对治理地方有什么见解?"
沈县令继续考察着王默。
这个问题正中王默下怀,他可是有一肚子现代管理理念要说呢。
"回大人,在下认为,治理地方最重要的是安民生、兴产业、厚风俗。"
"安民生,就是要让百姓吃饱穿暖,有房住有田种,这是根本。"
"兴产业,就是要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让百姓有活干有钱赚,这是关键。"
"厚风俗,就是要教化百姓,让他们知礼懂法,这是长远之计。"
沈县令听得眼睛一亮,这种系统性的治理思路,确实很有见地。
"那你认为,具体应该怎么做?"
"在下以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王默越说越兴奋,现代的管理经验全都用上了。
"首先是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提高粮食产量。"
"其次是发展手工业,比如纺织、制陶、铁器加工等,增加百姓收入。"
"再次是疏通商路,鼓励商贸往来,活跃地方经济。"
"最后是兴办学堂,普及识字,提高百姓素质。"
沈县令听得连连点头,这些想法虽然简单,但都很实用。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
"回大人,钱的问题确实是关键。"
王默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在下以为,可以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
"比如修水利,可以让百姓出工出力,朝廷提供粮食工具,这样既解决了工程问题,又安置了灾民。"
"发展手工业,可以引入有技术的工匠,教授百姓技艺,形成产业链。"
"疏通商路,可以与商贾合作,他们出钱出货,我们提供安全保障和税收优惠。"
沈县令越听越激动,这个年轻人的想法确实很新颖。
"王默,你的这些想法很好,但你只是个农民,身份有些..."
沈县令有些为难,他确实想提拔王默,但出身是个问题。
"父亲,王大哥虽然出身农民,但他的才华有目共睹。"
沈若云这时插话了,"古人说'英雄不问出处',难道我们要因为身份而埋没人才吗?"
沈县令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王默,心中权衡着。
这个王默确实是个人才,而且平定匪患立了功,给他个小官当当也说得过去。
"王默,虽然你出身农民,但你有才有德,立功立言。"
沈县令下定决心,"我决定保举你为民团团长,协助官府维护地方治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