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万众一心 (第2/3页)
水势湍急。
临江南门外是一片广阔的土地,凌峰新买那十几万亩地契的田地大多坐落在此。
泷江成半圆形将临江城紧紧拥抱,造成了临江城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绝佳地理优势。
他把这三千人分成三十个大队,每个大队一百人,每个大队临时选取大队长一名,中队长五名,小队长二十名。
他又将这三十个大队分成三部,每部十个大队共一千人。
由于兵器数量不够,他先装备一部四百名士兵。
接着他又对这三部乡勇的分工做了具体安排,分到兵器的一部负责城中秩序,并组织流民以工代赈。
没有分到武器的其中一部负责带领城中十八到三十五岁的年轻男子去西门外砍树木和竹子。
西门外的大山十分陡峭,为了防止北狄从翻过大山攻击西门,凌峰令他们务必将北面山坡的树木砍伐干净,并在山顶搭建木头城墙,每隔十丈在城墙上面设置一个瞭望台,瞭望台上放置烽火,一旦发现敌人进攻立即点燃烽火,城中看到烽火立刻就能得到情报。
这样一来只要几十名士兵手握连弩守住木城墙北狄便休想翻过大山对西门发起攻击。
另外一部的一个大队负责去江边将所有船只收拢起来,不让船只出现在江中,免得被北狄军利用。
其他九个大队负责征召流民,按照以工代赈的方式在江边建起一排木城墙,木城墙垒起黄土,借此抵御从江上过来的攻击。
经过一番布置,北狄唯一的选择便只有攻打北门。
按照这个情况他只要守住北面的大门,扼守咽喉之地,北狄想攻破临江城便十分困难。
正是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凌峰才下定决心死守临江。
尽管占尽了优势可北狄势大凌峰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这关系着他的生死,更关系着十万百姓的性命。
他令人出城砍伐竹子和木材一来是为了****和防守用的栅栏围墙二来可以制成防守利器。
此外还要制作大量投石车,一旦敌军发起攻击投石车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