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岳父自杀 (第1/3页)
这些实物当中,像是钢琴这样的乐器保存价值不大,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油画、古董这样的文物。
战争时期文物的价值处在最低点,可以销赃的地方只有没有被战争波及到的美国,所以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还是保存到各国都恢复最合适。
“听着有道理,那我就这么回复。”阿兰听了之后询问道,“但是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容易保存,油画那种东西很容易损坏。”
“确实如此,不过艺术品这种东西,好好保存是值得的,我们可是法国。”
科曼抬头挺胸道,“过个十年二十年,这批战争时期不值钱的文物,翻几十倍都是可能的。尤其是东方的文物。”
科曼这么说不是说其他文明的文物就是假的,只能说假货比较多。
而且假货和假货也是不同的,有相当一批假货本身也是具有很大价值的。
比如说东方大国就曾经出土的竹简,刚出土的时候认为是春秋时期的,但隔了多年之后重新鉴定为汉代竹简。
这是假货么,如果按照刚开始的春秋标准当然是假货,可是汉代竹简就不是文物了?那不一样是文物。
如果是几百年前的假货,那么一样有很大的价值。科曼提及东方大国,是从发展的角度上考虑,东方大国未来如果发展的顺利,就会开始收回流失在外的文物,那么手中有东方文物的个人,财富就会水涨船高。
这是什么埃及、伊拉克所做不到的,没有一个母国追着进行文物回收,这个国家的文物就算是真文物也不会值钱。
其实从盈利上面来说,二十年内东方大国的文物价值不大,科曼现在应该从德国各地收集轴心国另外一个成员日本的文物。
日本经济腾飞之后,作为东亚先遣服的测试国,首先就进行过文物回收。
在国家和民间层面,日本都进行了长时间的文物追回,泡沫经济之前,日本爱国商人也没少干在国际拍卖会上一掷千金的事。
只是泡沫经济来了,日本人自身难保也就不在进行文物追回,失去了母国这一大买家,日本文物也就回落到了正常价格当中。
所以文物这个东西,并不是看文物真正的价值,而是看文物的买家有多大价值,那么现在的最大买家是谁呢?当然是美国。
“有一个名气很大的画家,现在住在巴黎的,等我们忙完了工作,找他聊聊。”
科曼从脑海中搜刮了一些当前在世的著名艺术类人物,还真找到了一个,这个人并不是法国人,但是长期住在法国,这个时间就已经在世界范围之内名声大噪了。
阿兰一边写给马丁的回信,一边头也不抬的询问,“谁啊?”
“毕加索,等回到巴黎我们考虑和他谈谈,去美国办一次展会。”科曼非常高兴的道,看看能不能从美国收点智商税。
科曼对绘画领域的分级不太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