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我弱我有理 (第3/3页)
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反问道,“我为什么会同意你们加入到法国呢?”
“因为在当前主要国家当中,法国的航空工业是最薄弱的,英美苏三国经过了多年的战争,本身就积累了强大的航空工业,你为他们服务只会锦上添花,但绝对不是不可替代。”
科曼洋洋洒洒的开启长篇大论道,“至于你的母国德国,基本上可以确定,未来和航空工业无缘了,凡尔赛和约被撕毁的事情,只会出现一次。”
德国在二战的航空工业,在德粉眼中就是世界第一,科曼不这么认为,但不可否认在第一梯队当中肯定有德国的一席之地。
同盟国是肯定不会保留德国航空工业的,战后就开始对德国航空工业进行限制,几乎所有与航空相关的工厂、研究所和设备都被系统性拆除,梅塞施密特、容克、福克-沃尔夫、亨克尔这些航空公司全部解散。
颁布法令明确禁止在德国进行任何形式的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进口、出口以及飞行活动。
最狠的是德国领空被关闭,像是日本东京上空有美国划出来的禁空区这种事,德国也经历了。
最严厉的时候德国人禁止学习驾驶飞机,防止德国通过戈林推动的飞行俱乐部培养飞行员。
这个禁令造成了德国航空工业十年的断档期,十年时间过去,德国就从航空强国的行列当中消失。
“我想知道,如果我带着团队去法国,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布鲁诺夫·巴德听了一番科曼我弱我有理的言论,进入正题询问自己能够得到的待遇,这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最为优厚的待遇,目前还处在想象当中,我们可以以国家的名义出资,和你成立一家航空集团。主导权当然是国家,但是你可以占股并且得到经营权,我想这个待遇你不会拒绝。”
科曼边想边开条件道,“苏联的设计局模式,当然是保证了设计工程师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满足了设计工程师的领导力,但是说到底,设计局不是你的,你去了苏联算是安稳一辈子,但不可能有更高舞台。至于英美,英国连现有的航空公司需求都无法满足,美国你的竞争压力会变得非常大,只有来法国,可以在相对同步的环境当中施展才华。”
“如果你无法和法国现有的航空公司竞争,我当然也不可能救得了你,但如果你有真正的才华,能够把法国航空业引入良性竞争当中,和国家合资的机制会促使国家对你的信任更大。”
布鲁诺夫·巴德端起来红酒杯,喝了一口后又放下,“我会给你一份名单,里面都是我的团队成员,至于他们会不会动心,我也没有把握。除此之外,我所掌握的项目资料,储存在……”
科曼不断的点头,是不是的发表一些协助的言论,打消布鲁诺夫·巴德的后顾之忧,也提及了一些军民两用的兼容问题,“其实法国对支线客机的需求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