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强买强卖 (第1/3页)
很明显,法国人和英国人在对待海外利益的表现不一样,英国人有退缩的意思,法国人则要坚持到底,目前荷兰的态度更加接近于法国。
“城市覆盖乡村肯定是很困难。”加列尼将军开口打圆场道,“但这是一个态度,如果我们答应任何殖民地的条件,海外利益将会损失到可怕的地步,进而冲击到国内的秩序。目前我们还需要海外领土补充本土损失。”
法国都已经主动先开启军事行动了,英国和荷兰还有什么可退缩的?
科曼才刚到雅加达第一天,就给几个联军司令部的头面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克里斯蒂安将军本来想要怒斥一下,但看到加列尼将军的表现,眉头微微一皱,发觉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看来是有背景。
等到加列尼将军吩咐科曼去熟悉工作之后,克里斯蒂安将军才问道,“这是哪个大人物的亲属?”
“总参谋长的儿子。”加列尼将军笑眯眯的回答道,“现在法军当中,第一集团军的指挥官可多着呢。叙利亚外籍军团的很多人,都在战后占据了关键位置,所以不能当做一般的年轻军官来对待。”
“我就说,那么看起来巴黎方面确实倾向于采取,严苛的方式来对待殖民地的秩序重建。”克里斯蒂安将军点头说道。
“这是肯定的,看起来不会因为政府更迭而改变。”
加列尼将军笃定的回答一句,话锋一转道,“虽然年龄不大,但我们必须承认他说的有道理。我们并不是不尊重大英帝国,但是欧洲国家未来的角色,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你们没有本土沦陷过,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英联邦国家的原因,可能对巴黎政府的坚持无法感同身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要不是海外殖民地的存在,法国板上钉钉的是完蛋了。
而在戴高乐将军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叙利亚服役的德拉贡上将,以及后来踊跃参军的马龙派群体,可以说极大振奋了自由法国运动的信心。
在战争后期戴高乐不断强调,法国是一个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上亿人口的国家,这是完全把法国本土和殖民地都算在内的说法。
除了后来演变成法兰西第一集团军的叙利亚军队之外,法属非洲的也在关键时刻起到了作用,
最早响应戴高乐号召的是法属赤道非洲的殖民地:乍得、喀麦隆、法属刚果和乌班吉-沙里。
这些地区在一九四零年下半年间相继宣布加入自由法国,为戴高乐提供了第一块实质性的领土、行政体系和兵源。
这块广阔的领土成为了自由法国初期的战略后方和试验田,极大地增强了戴高乐在与英国和美国谈判时的地位,使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象征性人物。
要不是赤道非洲除了地方大,确实无法在军事上面帮上什么忙,现在法国军界,可能还会有一批赤道非洲服役的法军指挥官起着重大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