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汇账了 (第2/3页)
呦,莲叶何田田的何,呦呦鹿鸣那个呦呦。”既然通了姓名,就是相交的意思,何呦呦打蛇随棍上,直接换了亲近的称呼。
他们俩对话的工夫,善老先生对面的老者已经自来熟地把桌上的荷叶包一一打开了,四样小海鲜在灯光下闪着润光,看着卖相极好。
那老者顺手捏了一个蛤蜊肉到嘴边,咸香微辣的滋味儿入口,老者顿时就美得摇头晃脑。
“花钉藏腴肉,蛤锥蕴玉喉,不错不错,小哥儿,给我一样来一份,我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老者掏出钱袋子,抬手召唤高乐生。
高乐生应了,刻意满满地舀了带尖的一勺,包了两层荷叶,又交代一句:“老先生,这些毕竟是鲜货,最好是晚上吃完。”
善守则也是个老饕,不然也不会跟何呦呦一次又一次地在吃食摊上相逢,一看老友这做派,哪还有不懂的。
他先收了要说的话,一手捏蛤蜊肉,一手召唤高翠翠给他也一样来一份。
桌上的留着吃,新买的拿回去跟家人分享。
周围大多学子都认识这两位,也知道这两位最是好口腹之欲,甚至为了吃,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
见了他们这个态度,便知道这个小海鲜应该是对了二人的口了,便也跟着买。
有的是跟老先生一样,每种都买一份,有的囊中羞涩,又或者对小海鲜的味道不太把稳的,就单买一种。
每样三斤的小海鲜,一勺一勺的,两刻钟的时间就卖完了,把高翠翠急得的直跺脚。
“今儿头一天,明儿一定多做”高乐生给没买到的客人赔不是,同时也是安慰姐姐。
何呦呦没跟善守则多说话,萍水之交,还不至于深聊,而且她现在的更多关注还是在这街上。
难得出门,又是这样原汁原味的古风古韵,何呦呦巴不得把一切都用笔墨记下来,给后世之人留个痕迹。
买了一对手工雕刻的小兔镇纸,又买了几颗碗莲的种子,一家人便回了。
本以为他们就够早了,没想到高福生兄弟俩已经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