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26章 粮票、布票

第326章 粮票、布票

    第326章 粮票、布票 (第3/3页)

    发行纸币,是摆脱对外部贵金属依赖、掌握金融主动权的关键一步。

    虽然现在时机不太成熟,但开始尝试和准备总是没错的。

    至于可能出现的超发问题,江瀚也心知肚明。

    这几乎是所有纸币体系的固有风险,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后世国家都难以避免。

    但是,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因噎废食。

    总体来看,一个管理得当、信用稳固的纸币系统,所带来的好处是远大于风险的。

    只要制度设计得当,慢慢培养出一批懂得经济的人才,应该能够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江瀚思索间,纸坊作头罗启元也来到了存心殿外。

    说实话,这还是他第一次进入王府核心区域。

    罗启元管辖的造纸坊,在工部体系内向来是个边缘部门,远不如冶铁司、织造坊那样规模宏大、任务紧要。

    今天听闻汉王亲自召见,让他激动又惶恐。

    在内侍的引领下,他战战兢兢的走进了偏殿,见到了正闭目沉思的江瀚。

    罗启元只觉得腿脚一软,猛地跪伏在地:

    “王上!”

    “小的……属下罗启元,现任工部造纸坊作头,叩见王上!”

    江瀚听见声音,睁开眼睛,语气十分随和:

    “不必多礼,坐下说话吧。”

    他见罗启元依旧有些紧张,便直接切入了正题,

    “我就不废话了,今天找你来,是有一项重任要托付于你。”

    “你……知道大明宝钞吗?”

    说着,江瀚从案几上拿起一贯大明宝钞,递给了罗启元。

    罗启元双手接过,连连点头:

    “知道,知道!”

    “这宝钞可谓是一大祸害,弄得民怨沸腾,属下当然知道。”

    “王上您是想……?”

    江瀚看着他,非常肯定地回应道:

    “没错。”

    “我的意思,是想让你们造纸坊,制作一批纸币出来。”

    看着罗启元脸上的惊疑,江瀚进一步解释道:

    “不过,这批纸币不叫宝钞,我也不打算大规模发行于民间流通。”

    “我希望你按照大明宝钞的样式,制作两种特殊的票据,粮票和布票。”

    “顾名思义,粮票可在官仓兑换粮食,布票则兑换布匹。”

    “这不算钱币,只是内部流通的一种票据罢了。”

    他直起身子,特别强调道,

    “虽然不用于外部流通,但防伪仍然是第一要务。”

    “你先说说,据你所知,大明宝钞都用了哪些防伪手段?”

    罗启元闻言长舒了一口气,仔细回忆道:

    “回王上,据属下所知,大明宝钞的防伪,主要靠三点。”

    “首先,宝钞印刷分两步套印,需两套雕版精准配合,缺一不可。”

    “其次,宝钞钞面四周及中间空白处,布满了龙纹和云纹,这些花纹是防伪核心细节。”

    “最后,在钞面文字和花纹中,隐藏了暗记,仅有宝钞提举司的验票官和工匠知晓。”

    “至于更细节的地方,那就不是我等普通匠人能知晓的了。”

    江瀚认真听着,时不时地点点头,这些防伪措施在当时也算是有心了。

    但他仍然觉得不够。

    江瀚目光炯炯地看着罗启元,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罗作头,你知道……水印吗?”

    罗启元闻言一怔,脸上写满了疑惑:

    “水印?”

    “王上,恕属下愚钝,这是何物?莫非是指沾了水留下的印记?”

    江瀚摇摇头,耐心地解释道:

    “我说的水印,是在造纸过程中,预先在纸张内形成的图案。”

    “这种图案,平时看不出来,但当你对着强光看时,就能清晰显现出其中的妙处。”

    他尽量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描述:

    “我记得你们造纸的时候,当纸浆状态时,经常会有一些凸起或者凹陷的部分。”

    “这是由于纸浆排列不均匀产生的,这种厚薄差异,就是形成图案的关键。”

    “你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凸起或者凹陷,组成一个特殊的图案,仿佛是从纸张内部长出来的一样。”

    “这种技术,就叫做水印。”

    罗启元听了江瀚的解释,眼神中依然充满了迷茫和不可思议。

    这玩意儿……听起来实在太玄乎了,能行吗?

    自己造了半辈子纸,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水印这种东西。

    在他的认知里,这些凸起或者凹陷,都是因为工艺不稳定而产生的,毫无规律可言。

    这种东西根本无法控制,更别提形成特殊的图案和文字了。

    江瀚看着罗启元似懂非懂的模样,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详细解释。

    他思索半晌,突然脑中灵光一闪:

    “罗作头,你知道宣纸吗?!”

    罗启元闻言,连连点头:

    “知道!知道!”

    “属下就是造纸出身,对宣纸再熟悉不过了!”

    “泾县的青檀皮宣纸,薄如蝉翼,韧如丝绢,层次丰富,是裱画、作画的上品!”

    江瀚继续追问道:

    “我记得,有些技艺高超的裱画师傅,有一门独门手艺。”

    “他们可以把一幅水墨画,小心翼翼地一层层揭开,而且每一层都能保留原画的墨迹和神韵。”

    “一般来说,根据宣纸的厚度和工艺,可以揭开两到三层,对不对?”

    “对!对!王上您连这个都知道?!”

    罗启元更加惊讶了,这属于他们造纸和裱画行当里比较专业的技巧了。

    江瀚双手一合,豁然开朗:

    “我们或许可以借鉴这个思路!”

    “如果我们将纸分为三层,然后在中间一层做出图案效果、或者写上暗记。”

    “然后用另外两张薄纸,将其夹住,不就能做出水印的效果了吗?”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

    “对对对!没错!甚至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

    “在三层纸页压合之前,我们还可以在预定位置,埋入一根极细的、带有颜色的丝线。”

    “比如一根红色的蚕丝线,或者一根印有微缩图案的棉线,把它也夹在纸张中间!”

    “这不就是防伪线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