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0) (第2/3页)
办事能力和人品,唯一让他不放心的是汪致远对原果质量的把控。一旦将所有原材料押在汪致远身上,稍有闪失,“四海槟榔”来年的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甚至出现无米下锅的局面。
最终决定让汪致远试试,是因为他说出的那句“决胜天南”正中了敖遨的下怀。
“四海槟榔”遇到了发展瓶颈:竞争对手数量不断增加,实力不断增强,自身盈利空间收窄,与竞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占有率目前还处于老大的位置,如何保持巩固优势局面成了敖遨面临的当务之急。如果汪致远所说的细分原果等级能够实现,倒不失为差异化竞争的第一步,至少“四海槟榔”能够根据不同等级的原果,生产不同价位的产品,确保每一款都有盈利空间。
为此,他专门和采购、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忙活了一整天,确定了一套槟榔原果收购等级验收标准,从原果的大小尺寸、纹理深浅、单位重量及表面烟度等方面,将原果分为“精品究头”“细纹路”“上货”“中货”“统货”等五大类,每一大类里又细分了多项具体指标。这套后来被业内称为“四海标准”的验收细则,居然改变了行业发展的走向。
有了它,一个素人也能立即成为槟榔原果收购的行家。
汪致远带着“四海槟榔”的采购合同和“四海标准”回到宁古时,李德才、钱向南整理了一套完整的申请加入“天山合作社”的人员名单。趁槟榔原果采购季来临之前,汪致远拉着种植户洪树林和烤户邓善良,对着“四海标准”一一分解青果的采购细则和烘烤时的注意事项。洪、邓二人比汪致远有经验,“四海标准”通过他们两人的解释,变是更加具体且有操作性。汪致远怕自己记不住,也像敖遨一样拟定了青果收购和烧烤环节的操作要领,准备在大规模收购季来临前组织“天山合作社”的伙伴们学习。
现在,有了“四海标准”和“天山细则”三套规范性文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