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敷典麟经,谠言炳明 (第3/3页)
内阁诸公的圆融世故、曾经阉宦的浊气滔天、乃至边镇外虏的蠢蠢欲动,在他这公羊学狂信徒眼中,皆是因偏离了“大复仇”的煌煌正道!
当首辅杨士奇力主《春秋》为帝王必修时,刘球曾热血沸腾,天真的以为朝堂风向开始要将“道”行于天下。
然而如今,他才察觉到内阁期望的“尊王”是温和守成的,是束缚君权的!
这与他信奉的“天子执生杀,讨不臣,复世仇”的激进诠释格格不入!
此刻他胸腔里一股激越之气越压月列,勃然欲发。
“《春秋》书曰:‘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
刘球声震殿宇,“此一节,微言大义,首在‘尊王攘夷’四字!然此四字,非唯守成,更在进取!非唯自保,更在诛讨!”
他刻意顿住,满意地看到阶下许多武将勋贵挺直了腰背。
“何谓‘尊王’?齐桓公奉周天子之命,纠合诸侯,讨伐不臣之蔡,此乃代天行罚,匡扶周室!蔡侯不朝,不贡,失藩臣之礼,背天子之恩,是为大不敬!故桓公伐之,名正言顺!此乃‘尊王’之基!”
他先抛出内阁能接受的部分,随即把手中翰林院内定得讲稿往空中一撒,陡然转劈。
“然则,‘尊王’仅止于此乎?《公羊传》有云:‘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昔年蔡国先祖助逆,侵扰王畿,其罪虽远,其害犹存!血脉之仇,世代之恨,岂因岁月流逝而消弭?”
“齐桓公伐蔡,亦含‘复九世之仇’、‘讨不庭之臣’之大义!此乃雷霆手段,彰天子赫赫之威!使天下不臣者闻风丧胆,使四夷知我中国不可犯!此方为‘尊王攘夷’之真精神!乃王者执干戈以卫社稷之权柄!”
“轰!”
在满殿飘扬飞舞的宣纸雪花里。
文官队列同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和压抑的骚动!
复九世仇?王者执干戈?
这已远超内阁预设的温和轨道,直指君主不受制约的战争权力!
杨荣脸色铁青,几乎要拍案而起。
杨溥此刻也发觉刘球所讲与手中题本不对,愕然抬头。
杨士奇则猛地睁开了眼,眸底精光闪烁,直刺刘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