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玄孙万历,我,正统明君 > 第44章 青简垂堂,贤馆机藏

第44章 青简垂堂,贤馆机藏

    第44章 青简垂堂,贤馆机藏 (第2/3页)

杂性,后勤粮草的艰难性,以及轻易出兵可能引发的更大冲突,一一道来。

    朱祁镇听完,沉默良久,才缓缓点头:“原来如此,是朕想得简单了。”

    接着他又看向杨溥,一脸困惑:“杨少保,这份两淮盐课的账目,为何实收会比账面少了三成?是运途有损耗,还是另有缘由?”

    杨溥听到这个问题,端着茶盏的手,在空中停了那么一瞬。

    他抬起头,仔细地看了看眼前面带困惑的天子,他那张胖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极为无奈的苦笑。

    “陛下……”他开口道,声音有些干涩,“这少的三成,既不在运途,也不在账面。它在…。”

    杨溥长叹了口气,开始为他讲解起盐课之中,那些盘根错节、早已深入骨髓的利益纠葛。

    一连数日,皆是如此。

    朱祁镇问得诚恳,听得认真,甚至会亲手为三位先生奉上茶水。

    陛下的这番姿态,让整个朝堂都松了一口气。

    那些原本惶惶不安的老臣们,也开始觉得陛下或许真的“受教了”,收敛了锋芒。

    然而,对于三杨而言,心情却要复杂得多。

    他们心中虽仍有警惕,但日日面对着这位将学生姿态做得十足的天子。

    听着朱祁镇一口一个先生叫着,那份为人师表的成就感,与身为托孤重臣的责任感,终究还是压过了最初的戒备。

    他们甚至开始觉得,或许,他们真的能将这位天资聪颖的少年天子,引导回他们所期望的圣君轨道上来。

    这一日,在又一次请教之后,朱祁镇看着三位帝师略显疲惫的面容,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于心不忍。

    他亲自起身,先为三人一一续上茶水,这才叹了口气,用一种极为谦逊和的姿态开口道:

    “三位先生既是帝师,亦是国之柱石,日理万机,实在辛劳。朕年幼学浅,观览奏章常有不解之处,又不敢事事叨扰先生。”

    杨士奇闻言,抚须笑道:“陛下勤学,乃社稷之福,我等为人臣者,何谈辛劳?”

    “先生过誉了。”朱祁镇摇了摇头,目光扫过殿外,带着几分惋惜,“且朝中许多青年才俊,如曹鼐、刘球之辈,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亦是可惜。”

    听到这两个名字,杨荣脸上的笑意微微一僵。

    一旁的杨溥则是眉头微蹙,下意识地将手指在桌案上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