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旧宦初辟,英贤共迹 (第2/3页)
有头有脸的人物,往后行走外朝,总得有些场面上的开销,怎么着也不能堕了咱们天家的体面不是。”
兴安的手指在袖筒里捏了捏那份硬实的凭押,又抬眼看了看李德,脸上终于化开了一丝儿真正的笑意。
他先不动声色地把袖筒里的东西掖实了,这才又伸出双手,接过了那个装着宅子地契的紫檀木锦盒。
“你有心了,也不枉咱家在陈公公面前帮你美言。”
---
直到看着兴安的青呢小轿彻底消失在了官道尽头之后,李德才敢缓缓的直起身来。
他没有立刻转身回府,依旧静静地站在二门处,任由山风吹过。
他缓缓回望,目光扫过院门口那些重新将腰弯得更低的下属。
良久,他胸腔里那股憋了整日的浊气,才终于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吐了出来。
在他吐出这口气的瞬间,远处京城的钟楼,恰好传来一声悠长沉浑的嗡鸣。
是酉时了。
往日里,只要这钟声一响,城内各坊门便要拉栅,街上除了巡夜的兵丁外,便再无人迹。
但今天,坊门大开!
“开夜市喽——!”
不知是谁在街头兴奋地喊了一嗓子,刹那间,整条正阳门大街,如同被点燃的引线,瞬间炸开了锅!
炙羊肉的青烟混着香料味,猛地窜起。
卖元宵的小贩将白嫩的汤圆下入滚水,吆喝声清亮。
巷子口的馄饨摊前,白雾蒸腾,早已坐满了结束一天劳作的匠人。
街边的空地上,耍把式的艺人引来一片叫好。
说书先生的醒木一拍,连过路的行人都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孩子们举着刚买的糖画,在挂着各色纱灯的店铺前追逐打闹。
而在这片生机最盛处,京城最有名的酒楼“泰丰楼”三楼,一扇临窗的雅间里,正透出最豪迈的笑声。
“各位同僚!”曹鼐举起酒杯,俊朗的脸上带着几分酒意和前所未有的豪情,“为集贤馆!为陛下!为我等‘致君尧舜’的今日,满饮此杯!”
“满饮此杯!”同科的钟复与新晋编修李贤亦同时起身。
他们三人,连同刘球、高谷等人,名字已赫然出现在了昨日司礼监刚刚下发的“集贤馆学士”名单之上。
这是天子亲擢,是圣眷,更是他们这群锐意进取的青年翰林,得以绕开内阁,直达天听的青云之路!
楼外,街上。
一顶朴素的四人抬官轿,正被这喧闹的人潮挤得缓缓而行。
轿内,工部右侍郎周忱,正疲惫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