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小盲区 (第1/3页)
在机械车间里,不能说到处都是机械操作的声音,但基本上是时时刻刻有机器在响。
其实这并不是整体的组装车间,汽车底盘的组装和焊接不是在这边,车架的焊接也不在这里。
后世的汽车组装车间,很多焊接都是机器人操作的。精准定位,误差比人工焊接小很多倍。
在这车间里,有一个大门口专门运送底盘过来,放在升降机面上的钢板上。工人只要按一下上升开关,就能升到合适的位置了。
连接在天车起重机上的爪钩就可以操作抓起发动机来定位安装了,在工作的时候,有工人会在快要完成的时候,用第二个起重爪钩固定好底盘和安装好了的零部件。
只要前面的工人一完成,就有人专门把按照好的底盘用起重机往后移动。没有自动化的机械移位,只能用人工代替。
每一辆汽车生产的时候,只要安排一个人专门操控天车起重机的位移就可以了。三十多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按照这个时代的汇率,才十多美刀而已。
住在城市里的人,不管工不工作,都是有城市居民口粮定量的。又不存在不工作的人连饭都没的吃。
车间里专门安排了一个小组的人来操作天车起重机,十多个人也不过一月几百工资。对于汽车厂的利润来说无伤大雅。
底盘运输到第二个工作台,立刻有操作工开始安装悬挂系统,减震器。
第一个工作台好几个人在一起组装,第二个工作台就两人。让后第三工作台又多了一个人,按照弹簧钢板。第四个工作台又变回了两人。
反正一路下去,根据安装难度不停的调整人数。后面也有很多一个人操作的,比如刹车盘,车灯什么的。
而且车间已经用上了电动工具手电钻,车门固定那边,只要把车门用爪钩吊起,一只手固定位置,然后一只手就可以打螺丝安装了。
整体组织比之前更流水线化,速度快了几倍。等以后可调节臂爪,简易机械手臂,还有更多的电动工具生产出来,生产汽车的速度还能快。
在车间里转了一圈,能在五十年代搞出这样一个生产车间,江成是比较自豪的。
从车间里出来,江成开着边三轮又去拖拉机生产车间查看了。
这拖拉机的话,江成也打算搞一个机械车间,但不需要钢结构那种高昂的汽车组装车间。小四轮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体型不大,弄一个升降架就可以方便组装了。
江成觉得还是要生产一体式拖拉机运输车,这车子可能农业局采购的不多,主要是农业局也不富裕。
但需要这车的单位比较多,建设局,住建局,林业局等等。拖拉机运输车牵引力和扭矩力大,适合在一些不好的路段行驶。
而且手扶拖拉机,容易上手。只要不是笨的,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