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具服殿论政 (第2/3页)
走到来宗道身边,小手扯了扯他的衣袖,意思是来阁老别生气,你先坐。
来宗道瞬间软化,叹了口气,坐了下来。
“朕其实和内阁商量过的,徐阁老就和朕讨论过多次,徐阁老的《商邦考略》不是已经发到内阁,来先生没看过?”
来宗道的火气直接就压向了病中的徐光启。
“是你怂恿皇上经商的?”
徐光启觉得自己非常冤枉,自己的确和皇帝讨论过很多次商事,但仅限于学术讨论啊。再说,他一到南京就病倒了,已经十天没有理政了。
徐光启张着嘴,想要分辨,一时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好在刘一燝开口了。
“子由,息怒,皇上也跟老夫讨论过的。”
但他马上又将目光投向群臣皆坐,皇帝独站的朱慈炅,神情严肃,开口就是格局。
“老臣想问问陛下,陛下究竟想要个什么样的大明?”
朱慈炅微怔,离开来宗道身边,缓步走向殿门,望向殿外的青天白云,背对群臣,缓缓开口。
“朕想要的朕也不知道,有些懵懂,但绝对不是现在的大明,不是现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诸卿,国家财政靠着抄家灭族支撑,你们觉得正常吗?黄首辅在北京玩抄家治国玩得不亦乐乎,朕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蠹虫是清理不完的,但总有一天清理的成本会远远大于收获。黄立极也许可以吃历史红利,扛过五年,然后把巨雷扔给下一任,给自己留下个能吏的好名声?
哼哼!你们都会老去,但朕迟早要面对。
南税改粮,你们都觉得可以缓解北方的粮食危机。但本质上,也不过是南粮北运,大明的整体粮食并没有增加,反而在运送中消耗掉了不少。
朕不来南京不知道,江南人口如此密集。如果南粮北运可以解决北方的粮食危机,南方粮食危机出现又该怎么办?
毕阁老已经注意到漕粮消耗是个大头,他希望整理漕运,使用更快的天启车船。但是明明海运才是最省力最省粮的,为何没有一个人敢提?
漕工衣食所系?那为什么不为漕工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呢?海运也需要水手,造船也需要工匠,修新城更是需要庞大的人力。
这就是你们所谓皇帝经商与民争利的真相,朕要给河工、流民提供更多的岗位。如果这是争利,那么朕就争了。不过,很遗憾,土豪劣绅从来非民,所以朕不是与“民”争利。
至于朕凭什么争,就是用二十万新六卫,更多的火铳、火炮、刀剑来争,所以说什么扩军是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的也可以闭嘴了。
可笑的袁可立,以为可以通过战争废掉朕的军力,他没想到,朕转头就能拉起二十万大军。
朕相信,在刀剑面前,税收、土地都是可以谈的,朕也不是不讲理的昏君。朕没有把人逼到死,朕指给了他们一条康庄大道。”
具服殿内一片沉默。
来宗道低下了头。对于蓟州粮案的扩大化,因为朱慈炅没有将抄家所得收入内库而是归入太仓,作为中枢决策者,他也表示了支持,他内心也知道这不是正经国策。
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