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制度革命(三) (第2/3页)
主政一方,要是酿成大错,这世上可没有后悔药。”
朱慈炅抬手向侍候在旁的吴良辅挥挥手,吴良辅转身从书柜上打开一个锦盒。从中拿出一块玉佩和一具望远镜放在锦缎上,捧递给洪承畴。又转身拿出另一块玉佩和天工院印的玉印同样放在锦缎上,捧递给陈子壮。
两个人小心捧着,互相看了一眼,赶紧起身。
“君子如玉,朕赐二位卿家玉佩,便是相信二位为人,以玉为盟,君臣不负。
洪卿手上那个叫望远镜,朕亲征时用的那具被孙传庭要去了,这是后来造的。邱致中忽悠朕,说是窥天神镜,实际看不清天的,但能看得更远,朕也希望洪卿以后能看得更远些。
陈卿手中玉印与朕随身龙纹是同一材质,先前为倪元璐所用,但朕收回的时候是王坤去收的。朕只希望,将来从陈卿手中收回,是陈卿亲自奉于御前。”
两人捧玉长揖及地。
“臣等谨记,定不负陛下所托。”
朱慈炅看着二人告退,眼神有些迷茫。洪承畴还会叛国吗?陈子壮还会殉国吗?
西宫书房内,一片静谧,朱慈炅的目光凝视在案头的破帆船上。高宇顺上次从常熟回来的时候用细木条将船帆撑起来了,看起来不是那么破了,他的手法倒有几分天启爸爸的风采。
朱慈炅想的还是海军的事,朱慈炅已经收编了整个中军都督府的大部分卫所,二十万大军不是玩笑,其中也包括淮安、大河、高邮、扬州、仪征、镇江、苏州、太仓、金山九个海防卫所,得到的船只能用的非常有限。
沈寿崇就跑了一趟台湾,一半船只不能再用,说什么虫蛀严重,难抗风浪。这两天他应该就要北返了,不知道这次海运护航又要无缘无故损失多少船,
朱慈炅以为开发火炮火铳是个烧钱的大项目,结果海军才是啊,诸王对龙江船厂和宝山船厂深不见底的投入已经有意见了,这个项目感觉不赚钱,朱慈炅也感觉到压力了。
他用的虽然是诸王和勋贵的银子,但这光支出,没收入,是个人都得慌。
朱慈炅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