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139章、制度革命(七)

第139章、制度革命(七)

    第139章、制度革命(七) (第3/3页)

监,侍中司,翰林院,天工院,皇资院,皇家银行等组成。

    其中内阁下辖通政司,联络两府,从两府产生。司礼监管辖内廷皇庄等,由太监管理。侍中司辖六科、宗正,由督政院产生。

    翰林院下辖中书、国子监,由科举产生。天工院为朕辅理军政,从基层官员产生,朕直接任命。皇资院管理皇家公司,皇资公司,皇勋公司及日月商会等,未来从各商业公司管理中产生。皇家银行一般从户部和下属银行产生。”

    朱慈炅话还没完,刘一燝第一个变色,内阁居然被排除出了行政府,归入佐政府。这个佐政府,是个文官、宗室、太监组成的大杂烩,这很可能会降低内阁的影响力啊。

    最关键的是,督政院和大理院都有院首,而这个佐政院,院首是谁?

    钱士升也皱着眉头提笔记录,这个两府三院变动非常之大,即便是他的四柱设想,面对的改革压力也不小。如果要按照皇帝的意思,这官制一改,大明从中枢到地方非得一片混乱不可。

    他提出官制改革,主要目的是厘清职能,给小皇帝最近的变动打打补丁,不是为了又整个大的。不说行政成本,单单经济成本怕也支持不了小皇帝这几乎颠覆国家权力的野心。

    徐光启低着头,督政院引入亲王后,皇权已经无人能制,开始没有人注意。今天衍圣公案一出,曹思诚无论地位权力完全被压制,仅此一变,就知道监察体系的运作体系完全和都察院不一样了。

    都察院是历来党争和压制皇权的重地,现在督政院的根本性质都变了,这变革不是塞一堆亲王,而是监察系统收归皇家。如果小皇帝一开始的心思就在于此,那新出的佐政院呢?

    曹思诚没有想徐光启那么多,他觉得他在监察系统内失势,完全是因为衍圣公自己作死去惹小皇帝。就那群莫名其妙的亲王,有几个知道监察怎么写的。

    曹思诚对于内阁的“失势”喜闻乐见,不过他很快主意到这个五都督和六尚书体制的危险,现在的五军都督府基本摆设,全是勋贵,但变革之后呢?皇帝可一直在收编卫所的。

    这是准备要回归洪武吗?小皇帝口中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变化引起了曹思诚的不安,六科归为了侍中司的下属机构。虽然所谓侍中司是由督政院产生,但不独立的六科还能封驳圣旨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