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章 糜家的恩情永远还不完 (第3/3页)
那个汉的下属汉中王。
如果曹魏不代汉,刘备始终是师出无名的(注1)。
所以刘备自从建安13年占据荆州开始,这十一年来几乎没有北伐过,汉中之战也是被逼急了才跟大汉(曹操)动的手。
只要曹操不称帝代汉,手里拥有大汉天子这个王牌,就会让刘备一直出于政治被动的生态位。
而孙权就不同了。
孙权只是个侯,还是曹魏给封的南昌侯(注2)。
作为汉中王,去攻打另一个王册封的诸侯,在法理上是没问题的,就算曹操这个魏王有异议,也不涉及法理性和大义。
越想,诸葛亮眼神越亮,越觉得关羽奏章上所说可行,可行性非常高。
隆中对是十二年前规划的,现在回头去看的话,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了。
荆州近期所发生的事,关羽在夺取襄阳的捷报上曾有提及。是以刘备诸葛亮都知道糜芳、傅士仁有接触东吴。
也知道了东吴一直有偷袭荆州的谋划。多亏关羽感知敏锐,大胜之后快速撤军,无形中化解了荆州危急。
更何况四年前吕蒙就偷袭了一次荆州,夺走了三个郡。
是以对孙权的信任已经降为冰点。
但糜芳傅士仁接触东吴这个事,只要不公开摆到台面上,拿出确凿证据,刘备都不好明着处理。就像当年官渡之战时,曹操自己都想投降袁绍,其属下文臣武将与袁绍暗通款曲者不知凡几,曹操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毕竟糜家是一开始就跟随了他的,恩情到现在都没还完。
甚至于,刘备这一生都还不完。
思及此,刘备暗暗摇头,看向诸葛亮,
“云长奏章所说,军师以为如何?”
“臣看可行!”
“只是我川中刚经历了汉中之战,元气大伤,短时间不宜劳师远征。”
“况且,今三家已成鼎足之势,若与东吴开战,恐曹操兴兵来犯。”
“不过,关将军奏章上言之凿凿说北方将有大变,臣亦料曹操将不久于人世,但仅仅是此变,尚不够上出兵东征之良机啊。”
“除非……”
说到这里,君臣对望一眼。都想到了一种可能。
除非,曹魏代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