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吾才满腹,大王竟不从之 (第1/3页)
马谡满脸自信道:“孙权兵力薄弱,却倾巢而出以对抗我军。料想其建业留守之势,必然空虚羸弱。若我军分派精锐,迅速行动,突袭建业,或可一举拿下江东六郡。即便此计未成,我军亦能令其前后奔忙,疲于奔命。如此,破敌制胜,便指日可待了。”
“军师,此即是退兵之策,亦是制胜之策。”
换言之,孙权的主力大军已全部压在陆口前线,此时建业必然处于守备薄弱的状态。若派遣精锐轻兵自陆路突袭,则建业城破,指日可待。在此情势之下,建业宛如一座无主之城,防守羸弱。只需派遣一支灵活机动的轻装部队,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一举攻陷建业。
若能成功占领建业,孙权的势力必将土崩瓦解!即使孙权能勉强维持军队不散,其水军也将成无根之树,在季汉军队两面夹击之下,其最终覆灭的命运也是无可避免的。建业城破之时,孙权麾下必然人心惶惶,难以凝聚。就算他强作镇定,试图稳住局面,也难以抵挡我军的凌厉攻势,最终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诸葛亮并未直接表态是否同意此计,而是赞许的看着马谡,转而说道:“幼常,今荆州形势危急,我欲将你举荐到汉中王处,前往荆州为大军作谋,不知你意下如何?”
“多谢军师,谡感激不尽。”
“去吧。”
“是!”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表态,是因自己身处大后方,对前线双方的兵力布置及实际情况了解的有限,再加上季汉的最高话事人刘备就在前线,用不用计,用什么计,也不是他这个军师可以僭越的。
但诸葛亮又觉得马谡此计的想法不错,优化一下或许可行,再加上后者最近频频献上不错的计策,肉眼可见其拥有顶级谋士才能,故而干脆推荐马谡到前线刘备处,由大王,准确来说是由实际上的军事指挥官关羽来决定,是否采纳此计。
………
马谡兴冲冲拜别诸葛亮,自成都乘船沿江而下,仅两日便至江陵,
一上岸,便马不停蹄来刘备处报到。
君臣方行过礼,马谡便将奇袭建业之计对刘备重述了一遍。
然后满目期许的望着刘备。
刘备思索了一下,侧头看向关羽,见二弟微微摇头,遂含笑说道:
“幼常远来疲惫,先往驿馆休息,此事来日再议。”
啊?
我坐船来的,还是卧铺!不疲惫啊?
如此妙计,连诸葛军师都赞成,大王你居然不采纳?
马谡懵了,心里落差太大,杵在原地没动。
刘备拍了拍了马谡肩膀,笑呵呵安慰道:“今曹魏势大,于北方虎视眈眈,我军不宜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