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这个世界是一张网 (第2/3页)
【您的《老卫兵》将成为鄙报创刊的压轴大作,我们将携手走向法兰西的文学殿堂。】
看来是个纯画饼的……
但很快一个奇怪的名字和一笔惊人的稿费映入了眼帘:
《祖国纪事》,220法郎。
莱昂纳尔有些诧异地抬起头望向加斯东·布瓦谢:“教授,《祖国纪事》是什么报纸,竟然如此慷慨?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加斯东·布瓦谢不以为意地回答:“那是一家俄国的报纸。”
莱昂纳尔难以置信:“俄国报纸?”
“是的,俄国报纸。那些俄国人很喜欢法国小说,这家报纸在巴黎有办公室。”加斯东·布瓦谢耐心地解释给莱昂纳尔听,“他们每周都会收到巴黎最新的文学风向,给的稿费也是最优渥的。”
他看莱昂纳尔不是太了解小说、作家与各国之间报纸的关系,就站了起来,走到自己门口的报刊架前,抽出一大叠的报纸放到莱昂纳尔桌上:“你以后总会了解的,看看吧。”
莱昂纳尔虽然有150年后文学系老师的人生经验和学识,但是并没有覆盖到这么细致的层面,于是细细看了起来。
布瓦谢教授给他的报纸里,不仅有法国的报纸,还有俄国的《祖国纪事》《北方之花》;英国的《旁观者》《半月评论》《家喻户晓》;美国的《大西洋月刊》《哈泼斯报》《北美评论》……
加斯东·布瓦谢说道:“亲爱的莱昂纳尔,这些报纸织成了一张跨越国界的文学之网,所有的作家、记者都在这张网的某一处。
这张网上任何一点轻微的颤动,都会很快传播到整张网上。电报、火车、邮轮……正在将伟大的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散出去。
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双城记》,几乎同时在英国和俄国的报纸上连载;哦,还有大仲马,他的小说甚至可以同时在法国、英国和俄国连载。
当然,这些报纸的品格各有不同——英国人太庸俗;美国人太粗野;俄国人,哼哼,虽然慷慨,但是他们总爱删减。
如今,一位美国记者可能在《大西洋月刊》上读到你在《费加罗报》发表的短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