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楚怀王被秦惠王父子忽悠那些事 (第2/3页)
丹阳惨败的消息,传回郢都。楚国上下举国哀悼。丹阳不仅是楚国的军事重镇,还是楚国龙兴之地,先祖陵寝所在。丹阳被破,被斩首八万,先祖陵寝被秦人践踏,这是楚国的国耻。
屈原以《国殇》哀悼为国战死的将士,楚国也举国沉重哀悼。
楚怀王为了雪耻,也不服输,倾国之力,复攻秦国。
秦国怎么也没有想到楚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军力再战。秦、楚之战,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中原大战。秦国再次迎战,连战连败。楚军收回失地,破武关,战商於,兵峰抵达秦国蓝田。蓝田是秦国关中最后一道关卡。楚破蓝田,秦国关中无险可守。
蓝田之战,也是秦国第二次亡国危机。而这一次危机,却是楚怀王给秦人带来的。
秦惠王一边号召全国百姓抵御楚人,就连身边的卫队和诸公子都送去了战场。另一边向祷告上苍,叱责楚人忘恩负义,并发表《诅楚文》。若不是韩、魏攻破了楚国南阳之地,导致楚国全线崩溃。秦国的命运会如何,还着实不好说。
秦国第一次欺楚,虽然也尝到了短暂的胜利,但也尝到了楚人的厉害,备感煎熬。
秦、楚之战结束后,秦国着手修复两国的关系。
楚怀王认为,张仪给楚国带来巨大损失。秦国提的条件都不要,只要张仪的性命。楚怀王这个条件,看似糊涂、昏庸,其实也是对秦国来说是致命的。楚怀王之举是要天下人看清楚,秦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秦国让张仪入楚就等于让张仪送死。秦国之举,必会让天下人看清秦国,天下人就会对秦国寒心。有才之士,便不会前往秦国。秦国若不让张仪入楚,那么等待的就是秦、楚之战。楚怀王也不用背上战争的骂名。进而可以名正言顺,联合诸侯与秦开战。
张仪毕竟是纵横家之人,也见过大世面。两次为秦相、一次为为相。张仪混了大半生,自负没人能够奈何得住他。张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竟然主动请命去楚国。对于张仪来说,此次入楚不是去送死,而是去楚国一游,顺便看楚怀王的笑话。于是,张仪再一次踏上了忽悠楚怀王的道路。
这一次也是张仪第二次忽悠楚怀王。
张仪不愧是纵横家之人,有说之名,冠绝天下。张仪摸透了楚国朝政的局势,并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要我张仪的人头可以,但楚国需将黔中郡割给秦国。楚怀王误以为这是张仪怕死的信号,再加上恼羞成怒,果断答应了张仪的要求。
楚怀王怎么也没有想到张仪会来楚国送死。既然张仪来了,楚怀王怎么也不会好吃好喝招待他,五花大绑将张仪送进牢狱。
昭阳等有志之士认为,用张仪一人,丢了黔中郡数百里,太不划算。再者张仪是秦相,杀了他,也会引发战争。秦惠王打着为相国报仇为旗帜,占据大义,诸侯必会加入秦国伐楚。
张仪又以钱财贿赂靳尚,再以秦美人威胁郑袖的地位。靳尚、郑袖极力在楚怀王耳边说张仪的好话。楚怀王不是糊涂之君,听了昭阳、靳尚、郑袖等人之言,也开始计较得失。因为张仪一人,丢了黔中郡数百里土地不说,还会引发秦、楚战争。
亏本的买卖,楚怀王是不会做的。
于是,张仪大摇大摆来到楚国,又安全无恙回到秦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