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 (第2/3页)
过三巡,太子仓问道:“大司马,您因何故带了如此多的赵酒。”
肥义尚未答话,公孙衍抢先答道:“太子,您不是好酒之人。当然不知赵国酒肆的妙处。”
韩仓顿了顿,问道:“犀首,赵酒有何妙处,还请你为我说上一二。”
公孙衍道:“赵国有二宝,一则是炼铁技术精湛,领先诸侯列国。二则,便是赵国的酒肆发达。赵国的美酒在诸侯国享誉盛名。赵酒传至诸侯列国,众人皆是争先恐后的抢购。但,赵酒分为三等,最上等乃赵国王室及宗室之人饮用。中等,乃本国人民饮用。然,远销诸侯列国的酒,是最下等的。”
韩相嘘了一声,忍不住问道:“犀首,老夫不解。赵国为何不将最上等的酒,远销诸侯列国,而选择下等酒呢?如此做法,太令人…”
“好东西当然是要留给本国人使用。”公孙衍怕韩相说话太直接,冒犯了赵使,便截断道,“赵国制造酒肆,本就不是为了盈利。赵酒之所以远销诸侯国乃商人谋利而为。然,商人之举,令赵酒声名远播,即使是最下等的酒。故而,诸侯列国皆传,去邯郸不饮赵酒,岂是所谓的大丈夫。”
韩仓,道:“去邯郸不饮赵酒,岂非所谓的大丈夫。大司马,是这样吗?”
肥义,谦虚道:“这句话时爱酒的人世,胡乱捏造的字句,太子可当真不得。”
“呃?大司马,你太过谦了。”韩康也笑道:“美酒佳酿出邯郸,这句话传遍了诸侯列国。寡人曾在赵宫中饮过赵酒,的确是人间佳酿。犀首所言不虚。”韩康,左右看了看笑道:“寡人韩国所产的酒,满足不了大司马。”
肥义,道:“韩王,您说哪里话。韩酒也是当世好酒。”
肥义携带赵酒入韩,言及韩酒是当世好酒,怎么听就让人觉得是敷衍之词。顿时,韩仓心中不快出言讥讽道:“大司马出使韩国,还随身携带这么多的赵酒。一则是嫌弃韩国的酒不好喝;二则是想在韩国卖出赵酒,大赚一笔。”
“非也,非也。”肥义,见太子曲解了意思,拱手解释道:“那日,韩王携太子,前往赵国祝贺吾王继承君位。信宫相会,韩王和吾王相谈融恰。吾王记得,韩王曾经说喜爱喝赵酒。故而,吾王特意命我多带些美酒,来到韩国。”
那日,韩康在信宫中与赵雍对饮,不过随口一了一句。谁知,赵王竟然还将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放在了心上。韩康,顿时心中涌现出暖意,“赵王还能记得当日之言,足以见得是个细心之人。寡人,有这么好的女婿,乃前世修来的福分。”
肥义,笑道:“韩赵两家向来亲如兄弟。如今,又续韩赵之好,实乃一家人。”
“对对对。”韩王高兴得合不拢嘴,“赵王与寡人是一家人。”
韩仓见父王颜色大喜,提议道:“父王,儿臣提议,为韩赵两国成为一家人,我们举樽同饮如何。”
“大司马,请。”韩王心中也正有此意,高举酒樽左右示意,“诸位,请。”
“韩王,请。”肥义高举酒樽左右回礼,“太子请,韩相、犀首请。”
“请。”
众人说完,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公孙衍放下酒樽,意犹未尽道:“王上,赵国除了赵酒,还有丛台酒。”
韩王,问道:“犀首,丛台酒与赵酒相比,孰胜孰强。”
公孙衍,沉醉道:“皆乃当世好酒。”
公孙衍为了联合五国称王合纵,前往赵国有幸目睹过丛台宫,那座宫殿给他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身在丛台,公孙衍仿佛看到了三晋和睦一致对外,也看到了赵国傲视诸侯的雄风。丛台酒,也是公孙衍心中的一道美酒。因为这道酒,记录着他在赵国与赵君达成的协议,也推动五国相王进程。与其说公孙衍饮的是一种酒,还不如说是一品天下。
赵酒的美名,韩王早有所闻。至于,丛台酒,他所知不多。韩康只知,赵国新君继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