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 (第2/3页)
夷人居之。”
秦王荡道:“张仪,你也主张放弃蜀地。”
张仪道:“得蜀地对秦国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反而还会空耗秦国国力。臣以为,去之可矣。”
秦王荡道:“我们不要巴蜀之地,又当如何。”
张仪荡气回肠地说道:“攻韩国,拔宜阳,下三川,车通周室,问九鼎,建秦国千秋霸业。”
秦王荡尚未表态,一人厉声反驳道:“王上,臣以为巴蜀之地,不可弃。”
秦王荡看着那人,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司马错。”
秦王荡在脑海之中搜索眼前这个人的记忆,眼神一亮,“司马错,寡人记得你。先王在世时,以东进、西扩、北拓、南下的策略,问过很多人。前大良造公孙衍主张西扩,以壮大秦国疆土。先王的目光盯着中原,盯着魏国,不愿意西拓,选择东进。庶长操认为义渠是秦国的心腹之患,主张北拓疆土。我们应该将义渠广袤的国土,纳入秦国,方有争霸诸侯的资本。先王没有意识到义渠的危害,只是派兵攻打,也没有彻底肃清义渠带来的隐患。韩赵魏楚燕五国合纵,兵发函谷。义渠也南下,破我李帛,杀我秦将。先王这才意识道义渠的危害不压于中原诸侯,故而多次出兵草原打压义渠。先王横扫义渠,威慑西戎之后。曾在东进和南下,犹豫不决。张仪主张东进,你主张南下取巴蜀之地。蜀地能够成为秦国国土,你的功劳密不可分。蜀地叛乱,寡人想听听你的意见。”
司马错直接表明态度,“王上,巴蜀之地不可弃。”
秦王荡挺直身体,问道:“很多大臣让寡人放弃巴蜀,你为何要寡人留住巴蜀。”
“诸位大臣只是道听途说,蜀地是如何如何。其实是一点都不了解巴蜀。巴蜀之地,群山环绕,道路艰险,金牛道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称谓。但蜀地一马平川,沃野千里。巴蜀不是荒芜无用之地。”
秦王荡道:“寡人倒要听听,巴蜀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
司马错正色道:“进入蜀地,有两条路。一条是臣破蜀的金牛道。另一条是由楚地沿江河而上。蜀道穿越大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以通行。然,蜀地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能与我秦国关中八百里相形媲美。我们得之,即可将蜀地之民,用于征战。又可将蜀地以充国土,成为争霸诸侯的资本。中原大战,若非有巴蜀二十万之众,秦国岂能对抗楚国。得蜀地、保蜀地,不仅可以为我国征战诸侯提供兵力和粮草,还可以在战略上压制楚国。巴蜀之地也将成为我国南边一道艰险的屏障。”
张仪反驳道:“巴蜀之民,民风未开。尤其是蜀道崎岖,难以通行。蜀中虽有沃土千里,但水害灾难,发生频繁。我们得了蜀地,就要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道路,疏通河渠。昨日得之,今日亦失之。得其地,不足以扩疆土;得其民,不足以为臣。秦国与中原诸侯相争,国力有限。分散军力去巴蜀,只会空耗国力。丹阳、蓝田两役,我们正因为分兵巴蜀,导致兵力不足。秦国险些败给了楚国。”
赢疾也道:“秦相所言甚是。大国相争,靠的是兵力,拼的是国力。司马错领兵三万,攻灭巴蜀。实则是因为巴蜀两国内斗,给了我国可乘之机。陈庄叛国自立为王,形势有所不同。陈庄必会在金牛道设下重兵防守。我们派重兵去蜀地镇压叛乱,一旦,中原有战事,我国兵力也会枯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