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 (第3/3页)
“洛邑四周,皆有雄关之险,足以扼守四方。你们不思先祖之德,不念先祖开拓疆土之功。不以裂土弱国为耻,不思强之道。整日活在过去,不肯清醒。迷恋鬼神,崇尚天道。寄希望先祖恩德护佑。”
“笑话。若真有天道,先祖真能护佑万世子孙安康。夏、商子孙祭祀不断,两朝岂会更迭。”秦王荡续道:“国家盛衰,已有天道。治国在德政,重在人为,不在鬼神。死去的人是不能护佑他糊涂子孙。该亡国的仍旧要亡,这是大势。”
周王姬延比秦王荡长七岁。可,他们之间的心胸、气魄、见识。周王姬延自愧不如,也许这就是秦王荡为何能够兵临洛邑的原因之一吧!
“姜齐被田氏取代,强盛数百年的晋国也被韩赵魏三氏瓜分。楚国也曾被弱吴击败,险些灭国。当今之势,变则强,则存。不变,则弱,则亡。魏、齐、楚、韩、秦都变法图强。你们天子却选择与世无争,贪图天下共主的虚名。魏国强大之后,四处攻伐诸侯。河西一战,秦国大败。诸侯更是看不起秦国。寡人的曾祖父、祖父、父王不思进取,相信天道,岂会有今日的强秦。”秦王荡迎向大军将士,气吞如虎,“寡人不相信天道,不沉迷先祖开疆拓土之功。寡人只思先祖披荆斩浪之德,图国强之力。寡人效仿先祖之功,方能攻韩国,拔宜阳,定三川,车通周国,以观九鼎。”
秦军将士高呼回应,“秦国万岁,王上万岁。”
秦王荡步步向周王姬延走去。
周王姬延被秦王荡强大的气魄震慑住,不由自主往后退了几步,才稳定身形。秦王荡自嘲道:“你们说的对。寡人的先祖是亡国之民,是你先祖的奴隶,是训练野马的匹夫。但,那又如何。寡人先祖,不信天道,更不信所谓的命运。赢姓子孙,敢于逆天改命,重武善战。秦国才能成为西边戎狄的霸主。秦国才敢轻视中原诸侯。寡人不信天道,只信拳头和实力。所以,寡人不惧诸侯,更不惧你。”
秦王荡说出了潜藏在心中的抱负,也不在理会周天子和周室大臣会做出如何反应。秦王荡的目光盯着横向、纵向成正方形排列的九州神鼎,压制住心中涌现出的激动,问道:“这莫非就是大禹收九州之青铜,炼制的九州神器。”
周王姬延也恢复天子之威,答道:“正是。”
秦王荡走进九鼎,看了一遍。每个鼎形状不一、大小不同。但每个鼎上都可有大山、大河的图案,还有些古老的文字。也许是因为年老的久远,九州神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朝代更迭,多了一些锈迹斑斑。但九鼎气势依然强大无比。
“这就是诸侯梦寐以求之物啊!寡人今日得见,虽死无憾。”秦王荡问道:“雍鼎何在。”
游腾指了指秦王荡后面那鼎,“此乃雍鼎。”
秦王荡注视着眼前的大鼎,笑道:“秦国地处雍州,此鼎理应归秦。”
周室大臣闻言,一片大乱。
周王姬延镇定地问道:“秦王,你可知,此鼎分量。”
“寡人不知。”
“江山有多重,鼎便有多重。秦王能承受住此鼎的重要吗?”
“寡人若举起此鼎,又当如何。”
“此鼎重如泰山,非人力能动。先祖将九鼎从镐京,迁移洛邑。耗费了数万人之力。秦王若能举鼎,足以证明。周,气数已尽,天下归秦。”周王姬延顿了顿,又道:“秦王若是举不起鼎,就是承受不住孤的天下。”
游腾道:“觊觎九鼎,便是觊觎大周天下。胆敢冒犯天威者,必遭天谴。秦王,请三思。”
“举鼎,便是举天下。”秦王荡注视雍鼎片刻,朗声道:“好,寡人就要看看,秦国能否举其鼎,取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