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七章 攻城 (第2/3页)
又有滹沱河环绕,地势险恶,易守难攻。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诸位,此战,我们应该怎么打,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自己的损失。”
肥义沉思良久,率先答道:“中山国面对国难,势必会齐心协力。此战,不好打。”
“不好打,也得打。此战,是攻伐中山,最后一战。纵使是一块硬骨头,我们也要将它拿下。”田不礼态度强硬地说道:“灵寿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我们强攻,的确会折损兵力。但这是对中山国最后一击,纵使折损兵力,也要攻破灵寿,荡平中山。”
司马望族见君上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答道:“灵寿地势险峻,又有滹沱河作为依托。城内有山,山中有城。中山军依托地利的优势对我们展开节节阻击,我们必会损失惨重。兵发云,得其地,失其民,无益。臣,不赞成强攻。”
“我们不选择强攻,如何才能攻破灵寿。”赵爵忍不住问道:“君上,灵寿就在我们眼前。难道我们就错过这次攻破灵寿、荡平中山,千载难逢的时机吗?”
赵希也道:“这一天,我们等了很久,岂能错过。”
许鈞也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注定是要死很多人。只要能建立万世功勋,牺牲在所难免。”
田不礼见有很多人支持自己强攻的观点,忙道:“攻灭中山,开拓胡地,不仅是简、襄之志,也是血洗先君之耻。更是我们解决腹心之患,以争天下最重要的一步。君上,我们攻破这座城,一切都可以实现。”
赵雍何曾不明白,攻破此城意味着什么。但,他身为一国之君,既要建立万世功勋,同时也要减低损失。正如兵法云,得其地,失其民,毁其众,伤已士之命。纵使得到疆土,也不能增长国力,反而还会弱其国。
楚国攻灭越国,虽得其地,但越众不服,与之争。越国宗室率其众,南下开拓疆土,也不归附楚国。楚国得其地,没有强国,反而还在越地驻守十几万的将士。
齐、韩、魏忌惮楚国之势,联合起来三伐楚国。这几年,楚国成为诸侯发难地对象。
得其地,不得其民,看似大福,实则不是大祸。
赵雍既要攻破中山国,同时也要中山国之众为己效力。赵雍相信,林胡人和中山降将都能为自己效力。中山国之众同样也会臣服自己。摆在赵雍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攻破灵寿,同时又能降服中山之众,为他所用。
田不礼等人主张强攻,赵雍心里是不赞成的。
“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统兵将帅才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司马望族续道:“君上,灵寿是中山国的国都,也是中山人最后的依托。面对亡国之险,中山人势必会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战场之势,瞬息万变。天时、地利、人和,也对我们不利。”
赵雍琢磨片刻,不答,反问道:“乐毅,你有什么计策。”
“臣赞成云中将军的意见,攻灭中山,踏平灵寿,不能以武力取之。”乐毅躬身答道:“兵发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臣认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楼缓见状,接过话道:“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中山城内有数万之众,加之城池坚固,护城河宽广,地势险峻。我们不能采取强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