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赵武灵王英雄传 > 第两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齐

第两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齐

    第两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齐 (第2/3页)

困,不通诸侯。我们往这三个方向逃,等于羊入虎口,自取灭亡。事到如今,只有东边的疆土还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只能向东边逃跑。”

    阴简公也道:“扶柳是我们东边的军事重镇。哪里也没有被赵国攻陷。扶柳地势险要,城池坚固,又有大河依托。此城,又离齐国不足二十里。我们逃到扶柳,一边固守城池,号召全国,迎战赵军。另一边向齐国求助。”

    “我们和齐国一起攻打燕国。我们不顾盟约,私自撤兵回国。齐国北边被燕、赵联合击败。濮水之边又被秦、韩、魏诸侯击败。齐国对我国恨之入骨,咬牙切齿。”中山王姿悲悯道:“齐国岂会出兵救我。”

    “赵国独自吞并我国数百里疆土。齐国岂能置之不理,任由赵国变强。”田简又道:“王上,我们以疆土献给齐王,对齐国称臣,拖齐国卷入战火。我们趁势挑拨齐、赵两国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借助齐国的力量复国。”

    中山王姿眸色无光,问道:“齐国会帮寡人复国?”

    阴简公胸有成竹地答道:“我们把疆土献给齐国。赵国不是齐国的对手。赵国必不敢吞并我国的疆土。齐国得了我国的疆土,也不能有效的管理。齐王必会裂土以封王上。如此,王上,上能守住宗庙,延续国祚;下可安境,保民。此刻,我们只能倚靠齐国才能存活。一旦,中原有变。我们复国有望。”

    田简附和道:“魏国以乐羊亡我,殊不知数十年后。先祖恒公,利用诸侯之争,倚靠齐人之力,广复家国呼?”

    中山王姿噙着眼泪道:“容寡人好好考虑。”

    “王上乃一国之君,既不能降赵,也不能投齐。齐、赵氏一丘之貉,皆想亡我中山。我们怎能与之为伍。”公子尚怒气勃发大步走进中山宫,双眼迎视中山王姿,有意提高音调,“王上是一国之君,应该仗剑,为国、为民而战。纵使战败而死,不负先祖之名,也不负男儿之躯。”

    “王上若战,成就了男儿之名。也没有辜负先祖的荣誉。但王上为国战死,中山国便亡了。王上成为亡国之人,就会遗臭万年。宗庙社稷毁于王上之手。先祖子孙也为因为王上而灭绝。”田简冷笑道:“此举,王上岂能流传千古。”

    “王上是一国之举,就应该为江山社稷,背城一战。王上宁死不受辱,因江山社稷而亡。上对得起先祖,下对得起百姓。”公子尚怒喝道:“纵使遗臭万年,也不负男儿之身。”

    阴简公辩解道:“越王勾践不因为国家存亡之际,用一腔热血与吴国决战。二十年后,越王勾践复国雪耻,称霸诸侯,建立功业。不失男儿之身。王上不如暂且忍受今日之耻,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田简也道:“王上仗着血勇之气,与赵军对战。王上之举,将会激怒赵军。城破之日,赵军将会屠杀百姓,毁我宗庙。灵寿城内、城外将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王上为了逞一时之勇,导致子嗣断绝,宗庙不能延续。王上就是千古罪人。此举,上对不起先祖开疆拓土的恩德,下,不能延续宗庙社稷。”

    公子尚眸色之中喷出火焰,“王上是一国之主,岂能弃之民于不顾。逃亡他国受辱。王上就应该与国家共存亡。城在人在,城毁人亡。此乃大丈夫所为。”

    “此乃莽夫之举。”阴简公怒斥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趋利避祸。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王上今日受辱,伺机东山再起,复国雪耻。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制因为一时血气之勇,导致家国毁灭,子嗣断绝,宗庙难续。岂是大丈夫之所为。”

    田简也道:“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先祖恒公若不能忍受亡国之耻,与魏人血战到底。我国岂能几次灭国,几次复国。岂能有今日的中山。”

    中山王姿见两方争吵不下,头痛不已,厉声道:“你们不要吵了。寡人心意已决,务须多说。”

    公子尚扬声道:“王上,请三思。”

    “你是寡人的弟弟,也是先王之子。你身上也留有先祖的血液。寡人逃亡齐国,向齐国求助。”中山王姿道:“寡人不在国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