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争之世,何来太平 (第2/3页)
老,性格又刚烈。我们欺诈楚王再前,扣押楚王再后,又囚禁楚王于章台。楚王不能忍受耻辱就会寻死,那该如何。”
秦王稷抚摸下颚,琢磨良久,问道:“楚王如何不死。”
庶长奂道:“想要一个人不死,那就要给他活着的希望。”
寿烛见王上归来,忙道:“王上,楚王答应将黔中、巫两郡,割给秦国?”
“寡人小看了楚王。”秦王稷自嘲道:“楚王拒绝割裂疆土不说,还将寡人狠狠地臭骂了一顿。今日,寡人才发现楚王也是有铮铮傲骨之人。”
寿烛忙道:“楚王生性懦弱,岂会有铮铮傲骨。楚王不愿割裂疆土,是怕留下千古骂名。”
秦王稷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楚王爱惜自己的名节?”
“在这个大争之世,楚王也是傲视诸侯,睥睨天下的风流人物。我们以欺诈之术,扣押楚王。让楚王英明,毁于一旦。”寿烛见秦王听得仔细,又道:“楚王岂会割裂疆土,败坏自己的名声。”
秦王稷想了想,问道:“楚王答应寡人的条件,寡人就放他归国。楚国坐拥数千里山河,区区黔中、巫两郡之地,岂会有楚王的性命重要。”
寿烛见王上太注重利益得失,却看不到身为一国之君,维护山河一统的信念,肃道“楚王答应王上的条件,是可以回归楚国。楚王若割裂疆土,就不配成为楚国的王。纵使楚王回到楚国,楚人也不会拥护他。愧对于先祖、愧对于臣民的事,身为国君万万不能做。”
秦王稷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寿烛沉重道:“王上,岂不知割裂疆土之举,不仅会遗臭万年。百年之后,也无脸面对先祖。”
“寡人闻你之言,总算想明白了,楚王为何宁愿死,也不愿割裂疆土。”秦王稷若有所思地答道:“楚王如此爱惜自己的名节,那就不会主动寻死。寡人,无忧了。”
寿烛有些糊涂道:“王上之言,臣听不明白。”
“你有所不知。”秦王稷顿了顿道:“寡人担心楚王不能受辱,主动寻死。楚王若死,秦、楚两国不仅会世代交恶,寡人还会背上一生的骂名。若诸侯以此为契机,联合起来攻伐秦国。秦国危矣。楚王不死,秦国和楚国还有缓和的余地。寡人还能要挟楚国,为秦国得到更多的利益。”
寿烛领悟到秦王话中的意思,恭维道:“王上所言甚是。”
“楚王不死,秦国无忧。”秦王稷化解了心中所忧,眼神之中透露出狠辣,“寡人和楚王的较量,才正式开始。”
……
肥义急色匆匆来到别宫,行礼道:“主父,楚王被秦国扣押。”
“你说什么。”赵雍闻言,倍感惊讶,“楚王怎会被秦国扣押。”
“诸侯在垂沙击败楚国,楚将唐昧战死,其部将或起义,或远走。诺达的楚国陷入四分五裂。楚国与秦国交战,三次惨败。又进一步加剧了楚国国内局势动荡。”肥义道:“秦国先用武力击败楚国,后又向楚国抛出橄榄枝,以结盟为诱。楚王为了走出困局,只好答应了秦国会盟的请求。楚王是大国之君,开疆破土,建立万世功勋,也是英雄人物,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太可怜了。”
赵雍沉重道:“可怜人,必有可敬之处。”
“秦国屡次欺诈楚王,楚王不长记性。”肥义轻哼一声道:“楚王太蠢,怪得了谁。”
“楚王不是蠢。”赵雍道:“楚王是太过自大。”
“楚王自大?”肥义糊涂道:“主父之言,臣有些听不明白。”
“楚国地大,甲兵众多,诸侯之力,不能及。楚王灭越,更加增长了他饮马黄河,兼并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