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让陛下回忆起一些不好的往事 (第1/3页)
朱由检当即叫王承恩找来最近几年有关于袁崇焕的奏折。
又让魏忠贤找来辽东地区太监督军传回的相关情报。
如今的魏忠贤已对皇上畏惧到骨子里。
所以一看见龙椅上的少年天子问起宁远大捷的事,当即就跪了。
其立马承认此次“大捷”确实有一定夸张成分在里面,赶忙磕头认错。
朱由检则不动声色的摆了摆手。
看皇上没有要治罪的意思,魏忠贤这才赶忙去找来那些情报奏折。
朱由检自然不会轻信任何一方势力的情报。
因此便将几方奏折放在一同对比。
一番比较之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来看。
他瞬间弄明白了这个所谓的宁远大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
宁远大捷发生的时间就有大问题。
这场战役发生在1626年正月份。
正月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
后金的指挥人员如果不是精神有问题的话。
那就说明他们在正月发动进攻,绝不是为了夺城。
再结合宁远城不远处的觉华岛战报来看的话,宁远大捷的真相也跟着水落石出了。
金人发动进攻的最根本目的便是为了劫掠觉华岛。
而时任宁前兵备佥事(实际上的宁远前线总指挥)的袁崇焕,选择龟缩在宁远城中避战不出。
金人在试探性进攻,结果发现袁崇焕并未产生任何阻止念头后,直接动身劫掠觉华岛。
也是在这时。
在这表面三四天,实则可能还不到一天的试探性攻城中,袁崇焕用红夷大炮轰死了一些金人。
最终战报表现为斩首二百六十九级,俘虏十七人。
且不提这份战报在层层上报后水分到底有多大。
大明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呢?
作为重要物资中转地的觉华岛被洗劫一空。
岛上守将战死,居民几乎被全歼,焚毁船只两千余艘,劫掠粮食数万余石。
但朱由检从袁崇焕的奏折中只看到了一个字——赢!
老实说。
对于袁崇焕的所作所为,朱由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